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每个年段可以各有侧重,年段间呈阶梯式螺旋上升。
低段的侧重点在兴趣和习惯,没有具体的数量、质量要求。培养阅读习惯必须从兴趣入手。激发兴趣,首先要在读物的选择上下功夫。写《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卡罗尔就很懂孩子:“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还有什么意思?”这句话点明了低段学生喜欢的读物——有图画,有对话。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读图画书以及文字长短适中的桥梁书开始。桥梁书中的汉字为一二年级常用,每一跨页都有小图或大图;有故事情节,尤其有人物对话的,更能吸引学生。这个阶段往往需要大人给孩子读书,即便学过拼音,孩子能通过拼音认识汉字,依然需要成人大声朗读。故事激发兴趣,兴趣培养习惯,低段整本书阅读按照这两句话去做就会很有效果。
中段的侧重点在习得策略,海量阅读。三年级是语文能力发展的低潮期,也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分水岭”。之前,学生是在学习阅读;之后,学生是通过阅读学习。习得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阅读经验,是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之一。阅读策略包括预测、提问、统整、图像化、提升阅读速度、自我监控与调整等。尤其是提升阅读速度,在中年级起始阶段极其重要。指字阅读、头部随阅读移动、心诵、逐字注视、频繁回视等,都会影响阅读速度。提升阅读速度,让海量阅读成为可能;海量阅读,让提升阅读速度有了保证。海量阅读中,在不同情境里与生字一次次见面,是巩固生字、预防回生最有效的方式。这个阶段不重视阅读量的积累,就会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分化。
高段的侧重点在发展高阶思维,提升阅读品质。有了中段“量”的积累,“质”的提升就成为可能,“量变引起质变”。到了高段,“量”还是要有的,但比“量”更紧要的是“质”。读一本,懂一本,哪怕一学期只读一本,读懂、读活,发展高阶思维,对学生更为有益。高阶思维源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记忆、理解属于低阶思维,而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就属于高阶思维。高年级学生已能建立假设、检验假设,进行逻辑推理,高阶思维的萌芽此时破土最为适宜。
学习了每个阶段孩子对整本书阅读目标的侧重点,我在今后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阅读时,我也应该按照这个侧重点来指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