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绘本?绘本就是图画书吗?
魏智渊老师在《儿童读写三十讲》中向我们讲明了这个问题。现摘录如下:
什么是绘本?
有人说,绘本不就是图画书吗?
那么,以图画为主的书,就是绘本吗?请问,小人书是绘本吗?折叠衣柜的说明书全部由图构成,是绘本吗?向儿童介绍性知识的《小威向前冲》是绘本吗?《奇妙的三角形》是绘本吗?
我们马上就明白了,并不是以图为主的书,就是绘本,这只是外在形式,绘本对内容还是有要求的。也并不是名称中包含绘本的,就是绘本。例如知识绘本数学绘本,本质上就不是绘本,只是用图画或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那么,除了形式上是以图画来表达这一特征外,绘本的突出特征是什么?绘本的突出特征,是适合儿童,尤其是幼儿阅读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征呢?它是以儿童为潜在的主角,以儿童视角和心理为依据所创造的,符合儿童心智特征的故事。这个故事,目的也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解决儿童的内在问题,帮助儿童完成精神建构,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
绘本作为故事,在潜意识中起到疏导儿童焦虑、解决儿童问题、引导儿童方向的作用。换句话说,以故事为本质特征的绘本,就像儿童的精神奶粉,均衡地作用于儿童的精神发育,同时促进儿童的认知、道德、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化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人书不是绘本,只是成人读物的儿童版,知识类绘本也不是绘本,只是以图画形式呈现的知识读物。在绘本世界里,它们处在边缘地带,通常不是讨论绘本时的主要对象。
绘本是用来做什么的?最切近绘本本质的答案或许是:绘本不是用来做什么?它不是用来做道德教育的,不是用来做心理疏导的,不是用来教美术的,不是用来识字的,不是用来促进智力的,不是用来培养习惯的,不是用来承载知识的……绘本本质上是“无为”的,但它因为“无为”而才能“无不为”。
绘本的“无为”,是指绘本不宜用来直接地达成某个明确的目标,那种精确的训练是学科学习的目标,而绝不是绘本阅读或教学的目标。将含义丰富的绘本窄化为某种指向明确目标的用件,是对绘本的异化或误用。
绘本的“无不为”,是指可以同时达成数个目标,它对于生命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有机的促进。但是,这种“为”是潜意识中完成的。而要在潜意识中涉透这些目标,唯一的可能,是讲好故事,让故事本身发挥力量。
所以对绘本来说,故事才是伟大的。绘本阅读的关键,是让故事活起来;绘本教学的关键,也是让故事活起来。一个妈妈,从孩子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坚持不懈地给孩子讲述精彩的故事(包括大量的绘本),坚持亲子共读;一个老师,在教室里让故事活灵活现,这些,都是最好的绘本教育。
这并非说绘本不可以用于精确化的教育或教学,而是说,对绘本来说,真正伟大的是故事本身,在保持故事本身的完整和鲜活之时,真正的高手也会有精确的点染:适度的停顿、合宜的问题、亲密的交流……这涉及另外的艺术。
换句话说,绘本可以用做其他用途,而且可能也是精彩的课程。那么,讨论绘本的本质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这就像筷子的用途,可以有无数种。而我们只是试图指出筷子的本质,说明它最适合用来吃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力量。不能今天用筷子敲鼓,明天用筷子松土,却遗忘了发挥筷子的真正用途,仅此而已。但这并不是对筷子其他功能的否定,你尽管用它挠痒、剔牙、搭积木……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绘本来发展识字量,我们称之为长文挑战。但是,这是对绘本的利用,我们称为“语用”,并不是说,绘本是用来识字的。一定要明白,识字不是绘本的核心功能。绘本之所以用图画来表达,就是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量不足之前,用图片以及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和传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