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这段话不是我总结的,是我从百度百科上摘出来的,首先让大家知道这个概念,接下来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其实身边多多少少有些朋友喜欢讨论些关于星座的性格分析,你是处女座的啊,处女座挺敏感的,是的,说的挺像的。。。。我也是金牛座的等,是不是有一种聊天的感觉。星座是伪科学,但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很愿意去讨论这个呢?一方面是社交需求,社交上的认可。一方面是性格的特点分析,会对号入座,这个说的也像,那个有的时候也是。这无形之中相当于给自己贴上了这样那样的标签,在种种自我暗示中成为了这样的人。我多愁善感,我面临抉择的时候通常难以决断,我心软,我脾气不好,有时候会发脾气。。。仔细想想,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丰富的时候;每个人面临抉择的时候,都会慎重考虑;每个人总会遇到某些人某些事,情绪会失控;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生也会经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境遇。贴上标签的我们,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是会思考的芦苇。人,更多的要对自我的思考,对底层思维的认知。
生活中,我们都在贴标签,给自己,给别人。一眼望去个个都是行走的标签,一朝不慎人设崩塌。有的标签是一种正向的引导,会让你积极的去反馈。最怕全盘接受,不加思考,自己是这样的吗,别人的评价客观吗?我是否要坚持做自己呢?贴标签很容易给自我设限,把自己圈了起来,放在框框里,还不断的在自我暗示。说到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好友,大学同窗。在大学也不怎么听课,挂过科,逃过学,典型的学渣。在我们眼中他能考上研真的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偏偏人家就是考上了。后来一次相聚,在一起聊天,我就问他,这段时间怎么过来的,辞职在学校租房子考研。他说就是每天早出晚归,我也没想太多,就是想着别人能考上我也能,肯定有方法。举朋友这个例子是切身体会,人生不给自己设限,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任何一种可能,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形成正向反馈,使自己不断获得成长。同时要给自独处的时间,好好地反思自己,别人眼中的我和我认识的自己是同一个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