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下我参加课程《可复制的沟通力》这个课程的目的,为了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我发现沟通的能力太重要了,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中,感情的建立是因为沟通,感情的破坏也是由沟通造成的。成也沟通,败也沟通。
我们在于客户交流的时候 ,能否成交也决定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在于另一半相处的过程中,能否经营好关系,也由我们的沟通能力决定,在亲子关系中,亲子关系的好坏也是沟通决定的,包括跟同事,跟领导等等的,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离不开沟通。人是关系的产物,人的幸福来源于关系中。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产生链接的桥梁。有人的地方就有沟通。沟通的能力也可以说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决定了你的影响力。沟通不仅仅是指一些说话的技巧,他并不仅仅指会说话,情商高,这都低估了“沟通”这个词。沟通是用语言传递的,语言是有塑造能力的,语言可以塑造一个人,所以沟通也可以塑造一个人。它可以塑造一个关系,也可以毁了一个关系。所有你没有达到沟通目的,没有达到良好关系的沟通,都是没有技术的无效沟通。
我参加《可复制的沟通力》这个课程的目的是
一,提升自己和客户沟通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达到与客户关系的建立和把有价值的知识付费产品让客户接纳,为客户的生活带来改变。
目的二,提升自己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让亲密关系中充满爱。既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又能让关系更加好。
目的三,利用沟通技巧能越过与父母沟通的鸿沟,让原生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让家庭能感到更多的尊重和爱。通过沟通相互了解,增近感情。
目的四:增近自己与自己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尊重自己,倾听自己的感受。学会如何爱自己。
其实无论是与孩子的沟通还是与父母的沟通亦或者是与同事朋友领导的沟通,都是与人的沟通。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都是有共性的,所以所有的沟通都是有共性的,他们的共性都是尊重与合作。今天第一课讲的是合作。
我们没有达成沟通的共同目的也就意味着没有达到合作,我们共同的需求,那么为什么合作这么难呢?合作是我们一起做,而不是你按照我说的做,当不合作的时候人们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有些人在 沟通中如果对方 不按照他说的做,会生气对吗,会有情绪。为什么对方 不合作要生气,会有情绪呢,他为什么不能尊重对方与自己意见不同,或者是这次没有达成合作,这次不合作还有下次呀。他生气是因为内心深处真正的源头来源于他的恐惧,深深的恐惧,这个恐惧的来源于童年,原生家底很早以前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你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是源于他对不爱的恐惧,在小的时候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不被父母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比死亡更可怕。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面对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每个人产生的恐惧不一样?当沟通结束没有合作的时候 ,一类人会生气,一类人会不受影响,一类人会觉得没关系 ,这次不合作这次沟通不成功,还有下次,这次不合作我们关系 没受到影响挺好的,我又了解了新的不一样的你,也开心,有一类人会觉得没得选,只能这样,为什么不合作,情绪就会有变化,会影响心情,不开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 这两类人呢,这两类人可以用两种心态来代替,第一类面对不合作不会生气的人是属于富足心态,另一类觉得接受不了,不开心的是属于匮乏心态者,这两种心态的根本 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选择的认识,富足心态的人认为还有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匮乏心态的人认为不合作就不行,非此即彼的思维。在这里樊登老师举了一个案例,《左贺的超级阿玛》这本书中,左贺考试考了1分有时个考2分,他们的总分是5分,他很沮丧的回家告诉阿玛他只靠了1分和2分,他的阿玛却和他说,没关系呀,人生比的是综合力,加在一起有5分就够啦。左贺的成绩不好,最终他去演小品,成名了,最后写了《左贺的超级阿玛》一系列书,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畅销书作家 。
在给大家说个例子,有一位讲师在他的课堂上,在给一个企业的员工培训,因为是周末上的课,所以好多员工都不情愿大周末牺牲休息时间而去学习,这个老师就问大家,
你们觉得你们自己能够选择自己来这吗?
学员回答 :不能,
老师说:既然你们已经选择了接受这样的安排来这里上课,
现在你们可以选择用什么 样的心情度过这一天,
你们可以选择不高兴坐在这一天,也可以选择尝试去听课,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乐趣快乐渡过这一天。
记住,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力。
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心态,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经常威胁,恐吓,你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不好好上学你这辈子就完了,等等逼迫孩子 的方法沟通,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剥夺了安全感,让他觉得人生只能这样,让孩子从心底里认同。父母从小到大跟他不停念叨的那个事会进入他的内心。孩子表面上会不听你的话,但他慢慢的会长成你用语言所不断描述的那个样子。
最后我想说,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