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是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而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就相对较难。首先,让孩子们进行“找一找,比一比”活动,找出书本第7、8页图片中,一共有几只恐龙,比一比那只恐龙最大,为什么?在这个活动中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学生用指代不明确的词加上用手指书的方式回答问题;二是对于那只恐龙最大,意见不一致。对于这两种情况,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给物体编号;二是指出比较要公平。由此引出后续活动。我采用举例类比的方式,出示长短不同的粉笔、对比高矮不同的人等,引导学生关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然后,再出示4种恐龙模型,让孩子们比较大小,并给它们公平排序。为了便于观察和公平,给他们提供了比较纸架。我演示了比较纸架的使用方法,并简单介绍了活动手册的填写方式,随后学生自己操作。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个别小组,每人手拿一种恐龙模型,不懂该如何比较;有些小组快速完成了比较、记录任务后,询问活动手册记录单最后一栏空白该填什么。我突然意识到对于实验方法和记录内容我可能讲解得不够细致、全面。以后,我会提醒学生记录单最后一栏填写你们发现的另外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器材:
大小不一的4种恐龙模型、比较纸架
改进:
1. 恐龙模型的编号在腹部,学生给恐龙排序后,不能快速直观看到序号,如果能将编号标记在恐龙两侧就更加明显直观了。
2. 比较纸架的设计很好,但受限于纸的特点,纸架容易损坏。如果将其做成塑料比较架就可持续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