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更好适应数字时代教学的需要,这个假期,我们再次阅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这本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好的书能让读者常读常新,而《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积极推行“以生为本”的课堂。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被传统思维所限制,不要总认为只有自己讲学生才能听了懂,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讨论探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少而精,课件内容不能太多,不要总想着面面俱到,如果一堂课只是走马观花的播放课件,只是简单的堆砌知识点,学生难以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习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们制作课件时要体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关键知识,每堂课内容不能安排太满,讲课的速度不宜太快,要适当留白,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思考与讨论,让他们能够真正把课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课堂时间有限,因此选择好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教学资源不是教师在课前预设好的,而是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要认真观察他们交流讨论,要仔细看他们的做题过程,在这过程中老师们往往能够找到很多课堂教学的素材,这样的素材是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而且由于素材是来源学生自己,他们会更有兴趣听,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成为学生中心的课堂。
在数字时代,我们一定要拥抱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此来支撑我们的教学。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是依赖于经验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老师们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永无止境,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让技术真正赋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