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带班】先感情,后事情——家校沟通的妙招

今天听钟杰老师的《网课期间,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听到“先感情,后事情”这句话,实在是深有同感!

很多时候,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在“事情”的前提下,不管这个事情是眼前实事(当下发生的急事),还是常规隐事(一段时间的表现),所以一般来说,家长第一时间会问或者会心里紧张:老师,我的孩子有什么事吗?如果这时候班主任开门见山说事,不是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做好几个前奏。

首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基础要提前做好。我经常跟我身边的年轻班主任说,从做班主任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危机意识,这些年发生了太多班主任的悲剧案例,当然不排除这世上的确有一些秉性不好的人,但是更多的悲剧暴露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班主任忽略了感情基础,不管是和学生,还是和家长,都需要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关系先行并非是一个贬义词,有了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才会在出现问题或冲突时相互谅解,转危为安。当然我也不是说从建班第一天就要防着会被学生被家长伤害,而是出于尊重对方的因素,我们也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家长和我们之间是合作者同盟军,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我们更应该打好感情基础。一般而言,我会在建班之初添加每个学生家长的微信,不屏蔽朋友圈,了解班级家长的生活状况,有助于我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平时家长有事情咨询或有话要转达,我提前告诉家长有事情要在群里艾特我,不然我可能会错过信息,只要我有时间能解决,我一般都会耐心解答和争取传达,我认为取得家长的信任首先是要让家长觉得你靠谱,我这样做既帮了家长,也存在一定的私心,因为很多家长会觉得老师的工作多轻松啊,一天就上一两节课就可以休息了,我要让家长知道我每天做了多少事,当一个人发现另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孩子辛劳,他自然就会对这个人心怀感激,至少是心怀理解。

其次,联系上家长后先不要直接谈事,要有必要的寒暄。我一般和家长联系时,会从三个方面寒暄。首先我会先问家长此刻方便吗?然后在对方方便的时候问问孩子最近在家里的状态,有没有聊起学校的事情,第三客观陈述自己眼中这个孩子的特点(如有优点一定要谈谈优点),经过这三个方面的寒暄后,家长基本上会从“孩子班主任联系我”时的担心转为相对冷静,这时候再谈事情就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也便于家校共育。

第三,谈事情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我经常说:还没做父母的班主任和做了父母的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我徒弟一直不认可我这句话,但是我是真的觉得做了父母后的心态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不否认有些还没做父母的班主任也能很好地处理和家长的关系,但是我坚信如果他(她)做了父母后会处理的更好。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是从孝道上而言,在家校沟通方面,养儿方知父母难,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种种艰难,才能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这个家长,会希望孩子的班主任跟自己沟通什么如何沟通,这一点很关键。所以每当学生犯错误需要家长来学校协同教育的时候,我都会先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希望班主任怎样处理这个事情。说真的,每次遇到犯错误学生的家长来学校,我都会发自内心的心疼这些家长,有一个熊孩子,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所以我每次都会和家长平等交流,告诉家长我和他们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只有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而且我会明确告诉他,我并不会因为这个孩子犯了错误就放弃他,也提醒家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孩子绝望,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都要多点耐心,多点智慧,这个方法行不通,就试试其他的方法,套用罗胖的那句话:行就行,不行就再想想办法。

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本着理解、尊重和指导的原则,先感情,后事情,尽力把问题解决是沟通的目的,不急躁,不说教,要牢记我们是合作者,是利益共同体,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去往远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