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
在这个章节里讲了哪些内容?我不能按它惯有的顺序捋下来,这是记忆力的问题,那么就把读了第一遍之后,留下印象深刻的做记录。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事儿,它是指人就这样想的,也就是说人的思想、行动就在隐喻中。在这本书当中所提到的隐喻,指隐喻性的概念。
整个这一个章节,他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思想,行动是由语言来体现的,也就是说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那么我们在交流当中,这些概念是隐喻性的,说明我们的思考、思想、行动都是隐喻性。
什么是隐喻呢?隐喻就是用类比的形式,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隐喻本身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容易通过此物理解彼物。
在这个章节当中,为了证明隐喻无处不在,提到了我们经常用到的 争论 这个词,在这个词里头,隐含的隐喻或者是说就是战争。如何说争论呢?我们平常用到的时候会用战争的语言,比如你的论点我无法防御,我要反击你的论点,我要攻击你的论点,攻击、防御、反击,这都是战争的术语,争论和战争,是不同的事物,一个是武装的,一个是语言的,但是我们明明是语言的交流,却用到了战争,用到的策略,用到的术语,这就是说我们的思考方式,我们认知世界,把这个争论当作一件什么样的事儿呢?就是当做是战争对待,我要捍卫保卫我自己的论点,我要赢,我要攻击防御对方论点。
为了更好地说明争论的前设是隐喻的,即把争论看作是战争类型的。作者说,如果是有这么一种文化,把争论不看作是战争,而是看做是一种舞蹈。那么人们在争论的时候,认为争论是一种舞蹈,是一种平衡,是一种非常美的形式,那么人们在争论的状况当中。就会呈现不同的字眼儿,关注的角度就会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所以作者的论点就是我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有隐喻,它体现在我们用的概念上,你说什么话,用什么词都体现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所以他的论点就是看起来我们所运用的概念,它是有隐喻的,它是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
这个无处不在的概念,这个无处不在的有着隐喻的概念,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关注、看法、处事。
第二章 隐喻性概念的系统性。
为什么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因为我们所用的概念都是系统性的,比如把争论当作战争的隐喻前设,人们在表述争论的时候,就会有一套战争的语言:攻击、反击、打赢、防御、阵地。
再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时间是商品的隐喻前设。因为把时间看做了商品,把时间看做了金钱,看作有限的资源,所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会有相应系列、系统表达:
时间是金钱:我的时间很贵、我的时间一小时200元、你耗费了我宝贵的时间----
时间是商品:我给你同等时间、你的代价是拿你一小时来还---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我的时间不多了、需争分夺秒-----
第三章 隐喻的系统性:凸显和隐藏
隐喻具有系统性,比如争论是战争,那么我们经常表达争论的词有攻击、防御、赢等,但这只是战争的一个方面,在争论当中呢,它含有其他的方面,比如合作,我花时间在这儿争论,其实是关注你,其实是想通过争论让你理解,我们可达到共处,这就是另一个方面。
所以说的隐喻,只是为了从一个角度、几个角度来由此物说明彼物,这是类比,但两个事之间、两个物之间不可能是对等的,如果是对等,那就是一个概念了。既然是不对等,那我们所说的隐喻,它只是部分的,也就是关注到的是部分的方面,它体现的隐喻的概念的系统性,既有凸显的就有隐藏的。
比如语言的管道隐喻,我们就几乎感觉不到,平常这样说,我们就感觉不到是隐喻。
后续要用关键词或图表厘清这些论点间的关系。要能用生活的语言例子更换书上的例子。或者看看生活中的语言是不是如作者所讲的。
语言的管道隐喻尚不能举例,用自己理解的话阐释。
把争论 看做舞蹈,好奇特的想法。不明觉厉!
参考资料: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作者: [美] 乔治·莱考夫 / [美] 马克· 约翰逊
反思式写作方法之用自己的话复述、表述、描述所读的书。或者联想自己的例子论证理解。
反思式写作小窍门之读完书就对着手机录下印象深刻的内容,再转译成文字记录。这笔直接写要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