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有“快” 有“慢”,张弛有度。在高铁网四通八达、复兴号飞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的今天,全国仍有81对公益性“慢火车”十几年如一日地翻山越岭,让沿线百姓享受铁路改革发展的红利,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慢火车”的延续,让我们看到了铁路人的初心和坚守,全国“一盘棋”,让火车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发展有道。
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发展的路上也一个都不能掉队。云南元谋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全国闻名的冬早蔬菜之乡,元谋县欣欣向荣的绿色产业背后,是铁路数十年如一日的支撑,“慢火车”为果农、菜农和雇主牵线搭桥,越来越多的彝族老乡坐着火车走进蔬菜基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依靠火车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彝乡贫困面貌悄然改变。“慢火车”对于山区百姓来说带来希望和梦想,对当地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公益属性的体现,“慢火车”传递着热乎乎的民生温度。2022年以来,受新冠肺炎影响,铁路运营受到冲击,产益收窄,面临险境逆流,但铁路部门向内节能降耗、压缩开支,克服极度艰难和收支压力,宁可亏损降薪,依然保证“慢火车”的开行,保障贫困地区百姓利益。当铁路正视这些社会问题,努力转化为作出成就与贡献的机会,这种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让铁路在他们心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有些线路尽管不赚钱,甚至亏损,但经营之外的企业形象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慢火车”作为当地居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开进了山里,方便人们出行,解决人们生计,也开进人们心里,成为了沿线居民的“幸福之车”。
“慢火车”传递的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时代主旋律,不以盈利为目的,承载着沿线百姓的餐桌上的柴米油盐,承载着山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助力沿途群众脱贫致富,走向脱贫致富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