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笑着走进课堂

家长会那天,小H妈妈特意拉住我,眼里闪着笑意:“老师,真得谢谢您!我家孩子现在回家老念叨数学课,说您讲课特别逗,现在每天最盼着上数学呢!”我笑着回应时,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要知道,曾经的我总觉得数学就该是严谨刻板的,直到慢慢发现,幽默其实是让知识扎根的沃土。

刚教书那会儿,我总把“严谨”挂在嘴边,板书工工整整,讲课字斟句酌,可孩子们眼里的光总像缺了点温度。直到有次讲“平均分”,我随手拿起讲台的苹果道具:“3个小朋友分6个苹果,每人2个正合适——哎,要是老师突然馋了,也想凑个热闹,这苹果该怎么分才公平?”话音刚落,教室里炸开了笑声,有孩子喊“再买一个”,有孩子说“老师少吃点”,就在这七嘴八舌里,“每份同样多”的概念悄悄住进了他们心里。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把知识点裹进“幽默糖衣”里。教“角的认识”时,我举着两把尺子,一把摆成标准直角,另一把故意歪成钝角,板着脸问:“大家评评理,这俩角谁更‘正直’?”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争先恐后地纠正我:“老师您错啦!直角才是方方正正的!”讲单位换算时,我故意一本正经地说:“小明身高120米,每天走5厘米路去上学。”话音未落,全班已经笑成一团,有个孩子急得站起来:“老师,那小明比教学楼还高啦!应该是120厘米!”在这样的笑声里,单位的概念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最难忘的是教“鸡兔同笼”,我故意皱着眉说:“要是让兔子都抬起两只脚,是不是就变成‘两脚兽’,和鸡一样啦?”孩子们笑得直拍桌子,可笑着笑着,就有人举手:“老师,这样总脚数就少了一半,能算出兔子数量啦!”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幽默从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让思维活跃的催化剂。

现在的我,早已告别了“冰块脸”,会跟着孩子们一起笑,会用他们的语言讲数学。因为我知道,当数字会讲故事,当公式带着笑意,孩子们爱上的不只是数学课,更是探索世界的乐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