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图书馆,很安静。而每次吃完晚饭回来走过窗前时,总能看到楼上一排排闷头苦学的同学,而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总是让我有一种想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的冲动,因此,想要多待一会儿,待到最后。因而当我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感觉不是我在走,而是我的脚自动应激反应。路上没有什么人,三三两两的,多是腻腻歪歪的情侣,还有相约去后街买夜宵买水果的姑娘们,以及像我这样,刚刚才从图书馆挪出来,正在像蜗牛一样慢慢像宿舍爬去的。今天天气不怎么好,白天有点闷热,晚上却有风,晚风习习,几个姑娘擦肩过去,我突然就闻到了西瓜的清香。耳旁蛙声不断,不远不近,就像一场演唱会,高潮之后就是低吟,清浅撩人,还蛮动听。我看着宿舍前面空地灿烂的菊花,再一次感叹这满地的“黄金甲”。
吃完晚饭后回图书馆,不经意间瞥见手机上显示今天是立夏,夏天大概是真的来了,就突然有些伤感起来。我记得,在很多年前的夏天,看过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叫“立夏”。对了,就是《夏至未至》。当初很喜欢看,但是总是忍不住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感伤,甚至大哭不止。这都是初中的时候的事了,恍然间竟然已经七八年了。我不再是当初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女孩,而小四也不再是文字温柔的美好青年了。岁月,真是叫人无奈又不得不服。
今年的这个夏天(应该已经到了吧),我同样在看一个略显悲伤的故事,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特蕾莎和托马斯的故事,还没看完,只看了十分之一不到,但是我却在某一瞬间又有流眼泪的冲动。特蕾莎逃离了母亲粗俗的世界,疯狂地爱着托马斯,她以为就此可以摆脱以前的生活,可以“出人头地”。但是万万没想到,托马斯是个浪荡公子,一面跟她结婚,又一面不断私会情人,让特蕾莎痛苦不已。两人纠缠不清,明明互相离不开对方,但是又相互折磨。在故事的一开始,托马斯就在犹豫,他摇摆不定,割舍不了他安逸舒适的单身汉生活,又不能放弃特蕾莎。
故事的后面,作者写了特蕾莎的身世遭遇,我似乎才明白她不顾一切跟托马斯在一起,甚至是赌上了一辈子的幸福。她想要托马斯对她“与众不同”,想要丢弃母亲对她灌输的大家都一样(身体)就不必遮遮掩掩的思想,因而当她发现托马斯不间断地幽会情人,并没有把她当做特别的人的时候,她不停地做噩梦。毫无疑问,这是个可怜的女人。
当战争来临,特蕾莎选择回到波西米亚(没记错的话),托马斯在经历疯狂的思念后去找她,却又摇摆不定。他当初的“非要如此!”亦变成了“非要如此?”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好好去爱她?我不禁为特蕾莎叫屈。但是故事还在继续,后面说不定有新的情节,会改变悲伤的基调也说不定呢。
想起开篇尼采的那句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轮回,重复着以前。倘若一直重复下去,那该如何承受?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写这么多。
2018年5月5日立夏
于黄家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