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入手了几本我最爱的闲书,《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摆渡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感觉自己非常富有。年轻的时候我是不看这类书的,一则或许是想摆脱文科女的影子,二则总是太过功利静不下心来,后来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或许是从乔布斯离世的那一年开始,自己就开始翻阅各种闲书了。小说是自己禁书的第一门类,觉得纯属浪费时间,不曾想后来被《百年孤独》《追风筝的男孩》《包法利夫人》《那不勒斯四部曲》《名人传》迷得如痴如醉。这些的改变一部分缘于朋友圈的扩展,一部分缘于学习之后认知的提升。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跨界作家都非常重视阅读和写作,而且在这个领域中他们都将小说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比如何帆老师就认为读传记不如读小说,读小说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提升移情力,同时因为小说家总是说这个是假的,写出来的作品反而让我们有可能了解到更真实的一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徐扬生校长就非常提倡读闲书,他认为只有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思考,才会探索问题,才能放松自己的心情,才能触及灵魂。只有这样,人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和独立的见解。由此想到杨同学读金庸,他每次分享的内容涉及面就很广,有着自己全新的思想,同时也带给我们大家很多的启发。而我们的群主大大,也在广泛阅览闲书,其知识渊博的形象总是无法与包工头的画面等同起来。
或许有人会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哪有闲心读书呢?”其实,这个“闲”字恰恰是现代人最应珍视的东西。有些人很忙,但不知怎的,总有几分闲心。我认识一些位高权重的朋友,可以说他们应该是世界上最忙的那群人,但我发现他们仍有闲心画画,有闲情赋曲。于是我常常向他们学习,久而久之也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到哪里,出门必带一本书,一个本子。只要有空的间隙,就拿出书本来翻阅,有时候哪怕在上面只涂鸦了几个字,内心也是非常愉悦的。我常常在出差的地铁上、高铁上、飞机上读完一本书。有一次政府工作结束回来的路上,领导问我在车上看书不累吗?我说一点也不累。
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正如毛姆所说的那般:“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今年年初遇到了工作上的变故和调整,得以有闲情拿起《论语别裁》,一章节一章节地学习,并进行写作打卡,那段时间内心的宁静,如今回想起来也是极其美好的。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于我们的心里留一点小小的空间,装一点点闲书,有一点点闲心,使我们的奋斗更加快乐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