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简书越来越少,日更、自律日记和打卡贴子,加起来最多也就一个多小时,很多时候只有几十分钟。
以前我在简书可是至少泡五六个小时不止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因此没空买东西,省了不少钱。
要不是明天一早去打疫苗,我大概也不会在下班的路上写日更。而且今天不知道什么日子,地铁里人这么多,都要挤成饼干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精力不足所以不看了,还是因为不想看所以感觉精力不足。似乎有点逃避的感觉,可我又说不清是为什么。可能是没动力,或者身体不舒服。
今天看《曾奇峰的心理课》,看到了自我的边界这部分,突然就明白了点什么。
别的不提,就说里面提到的边界不清的父母的几种表现,第一点就看到了我妈的影子。这一点是:随意进入孩子的房间、偷看孩子的日记或微信聊天记录等。
书上说,一个被父母这样反复突破边界的人,人格上会带着某种“味道”,将来在社会上就会以吸引他人来突破自己的边界。
难怪我总是被欺负,原来都是我自己吸引来的。那些人就像父母一样,在不断侵犯我的边界,对我实行控制。
即使是现在,我妈不但会随意进出我的房间,而且房门都不可以关,她要随时监视我。
记得还是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把房门关上了,她发现后推门就进,赶紧看我是不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且质问我为什么要关门。
当然,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包括生活交友的方方面面,曾经的qq说说,她也会看,还会指责我。内容若是低落,就说我像个怨妇,不能写那些,积极阳光的文字,又说我是用来哗众取宠。
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再也不会在任何地方说自己的事了,因为我觉得不安全。也担心别人会用同样的思想来评判我。
可能真像书中说的那样,“因为你潜意识‘邀请’别人进入你的边界,而你的意识又反对别人这样做——你的内心冲突,外化成人际冲突。 ”当然,人际冲突还是少的,因为我比较能忍。百忍成钢,忍出了一身病。
还有一点我也算了解了,就是“边界僵硬是边界不清的反向形成。 ”
这种是像机器一样过分精密地处理人际关系。比如在钱上面过分认真,几块钱的事情也被赋予占便宜和被占便宜的意义;过度保护自己的隐私,把他人对自己的一般兴趣理解为对自己边界的侵犯,也对他人的一切不感兴趣;在礼尚往来中“斤斤计较”,缺乏灵活性;等等。
这一段算是占了保护隐私吧,我不喜欢别人对我问这问那,而且对他人确实兴趣不大,除非相处熟了。看来以后得慢慢改,就是还没在书里看到方法呢。
明天再看看书里接下来是什么内容,快到家了,日更也写完了,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