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KK眼中5000天后的世界,随后他介绍了倾听科技的方法,追问“科技想要什么?并努力帮助它实现。他用人生经历讲述了自己科学观的成因,分享了他对创新与企业、企业家之间的洞察,指出科技变化如同人类进化,存在随机性,如果科技的功与过比51%/49%,长期,复利效应使科技改善世界,过去200年人类寿命变长、生活更便利,他坚信未来会更好!建议每个人都应保持开放的头脑、好奇心,勇于学习、适应新科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KK强调科技拓宽了选择的范围,人们不应该总盯着49%,针对科技引发的问题,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来解决。AI的发展牵扯到大量的个人、公司、国家的数据,科技发展需要一定的限制来保证公平和安全,这需要政府、公司重新定义职责、政策,他呼吁政府、公司(尤其大公司)要联合思考。AI势不可挡,我们必须接纳、学会使用!把枯燥的工作丢给AI,释放自己做些有创造性的事情;短时间不必过于担心AI取代人类,还不存在通用AI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要保持思考。“不断提问”必然成为人类最基本、最有价值的行为之一。
KK认为未来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精神领域,全世界在生存层次的需求在收缩,精神层次的需求在发散和多元,人们的交往、休闲模式都将变化、更多的追求发生在对自己的认知、存在的意义、该如何理解万物、如何追求真理推动发展,这提示着文化发展会加速。
KK看好新兴企业,颠覆式的科技变革将发生在高浅的小公司。他提醒人们理性看待“科技制约与垄断”,现在的垄断属于自然寡头垄断,不是持久,而制约政策滞后导致不良竞争,会让垄断大企业更强,新兴企业则是受打击。
《5000天后的世界》是K.K 2023年的成书,可直接翻阅他今年2025的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粗看目录,框架不变,更多描述AI的场景细节,我觉得“不必走在技术的前沿,但也不要落于时代”,准备接着看看,继续扩充下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