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概念的相似性来抹杀差异所逬行的混淆概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偷换概念。
这是一种稍微广义一些的偷换概念,也叫混淆概念,指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去使用。
也就是说,它抓住了概念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却抹杀了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
比如说我们前面举过的例子,复活伴侣是不是一件好事。
大前提:人活着是好事。
小前提:我的伴侣是人。
结论:复活我的伴侣是好事。
这里面就把“活着”和“复活”两个不同的概念当成了同一个概念在使用,这个是一种偷换概念或者说是一种混淆概念。
再举一个例子:他是一个马来西亚华人,中国人都应该庆祝十一国庆,他为什么不庆祝国庆呢?该骂。
这里“华人”和“中国人”这两个概念就被偷换或者说混淆了,华人指的是种族和血统上面的一种关系。那什么是中国人呢?与十一国庆方相关的那个中国人的概念,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比如说马来西亚华人,他们的种族是华族华人,甚至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中国人;但是从政治概念上,他们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他们是马来西亚公民。所以他们庆祝春节,但是不庆祝十一国庆节,这没什么好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