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1997年的春天。大概是农历三四月。全村老老少少能干活的全都来了。外家的亲戚也来了不少。阴阳(风水)先生(就是我爸爸)拿着罗盘,确定好了房子的坐落,钉上木桩,拉上崭新的白线绳,人们就开始挖地基。没有铲车,也不用挖得很深。六七十公分宽,一米多深,不到半天就挖好了。大家说说笑笑的,干得很欢畅。亲戚和庄邻们都是熟识的,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挖好地基槽子后,村子里最有经验的泥工们,在我大爷爷的率领下,开始砌石根脚(地基)。石头是村子前面旱河里蓝汪汪的顽石,或者全身麻点子麻石,各种形状都有。砌石头墙脚是需要有眼力的,把石头颠来倒去地,总能放到合适的地方,还能把靠外的墙面基本弄个差不多,有个平面的样子。砌完一层石头,在缝隙中填上水泥粗砂浆。从地基沟里砌上来,在地面上再起二尺左右,把石墙上面用水泥粗砂浆抹平了,地基部分大功告成。
晾干一夜,水泥就凝结地差不多了。也到了盖新房最重要的日子:立木。
立木大有讲究。母亲在亲友们动手挖地基的时候就起了发面。招呼大家吃过晚饭,连夜蒸好了立木当天祭祀用的老碗大小的馒头,老家话叫“盘”。具体是十二个还是二十四个,记不清了,反正满满的一蒲篮。瓜子、花生、红枣、糖果、核桃准备了半蛇皮袋子。还有五色的粮食,朱砂等物一小包,金子或者银子一小块,二尺见方的红布一块。麻钱(我家用的是康熙通宝)四枚。
立木是展示木匠高超技艺的舞台。天刚刚亮,三个木匠爷爷胡乱扒拉了几口早饭,就指挥着帮工的人们,开始干活。榫卯结构的大梁和柱子连接在一起,在呼号声中被寸寸拉起。四柱二梁,南北走向。明三暗五中,堂屋的框架就此框定。然后是上檩条。大梁上立起起脊的支架,前、后各一条直径30公分许的领条被架起,居中的最讲究,要放在最后。拔廊的立柱和柞梁也连起来了。堂屋的门被架在了两根大梁的中间位置。
木匠姑爷拍拍身上的灰尘,开始了象征这所房子独属主匠的表演。居中檩条横放在两梁的中间。老木匠抖擞精神,一手拿斧,一手拿凿,在檩条正中手眼配合,凿出一寸见方的坑洞。父亲奉上五色粮食,朱砂和一小块银子。老木匠尽数将这些物事填进坑洞。父亲再奉上二尺见方的一块红布,呈菱形状包裹住檩条,坑洞在正中间。四枚康熙通宝,在老木匠沉稳的斧子下,一角一枚,被钉进了檩条,绷紧了红布。
良辰吉时已到。人们呼喝着用绳子把领条拉上了大梁上最中间的支架,红布向着地面的方向,稳稳当当地横在了空中。
霎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立木的仪式过后,我带着弟妹们在场院外面玩,惊奇地发现我家那匹脾气暴烈,有着深褐色靓丽皮毛和长长马鬃的母马生了一头栗色皮毛的骡子。样子呆萌可爱,已经摇摇晃晃站起来了。
我们就飞快地跑去给大人们报信。爷爷和爸爸笑得合不拢嘴。喜悦的气氛无限地蔓延在盖房的工地上,一切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