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孩子的链接中不断调整提升自己

    昨天上午,两个班进行了一次期中测试。直到下午,因为学校有其他工作,我没来得及看试卷。晚上回到家,忙完一切后,我仔细看了这次测试中最难的三道题,一直看到十一点多。看完之后,真是气得肚子疼。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用更宽容的心对待每个孩子,但也始终免不了“俗”:依然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不管怎么说,我和家长的心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可很多时候,期待和现实之间总有很大差距,就像这次。

      平时我还算沉得住气,但看到孩子们在一些基础题上出错,怒火就忍不住往上冲。看完两个班一百多份试卷,我气得肚子发胀,他们真是我的“亲学生”啊。

      阅卷时,每当看到有孩子错得比较多,我就翻到正面看他的名字,脑子里随之浮现出他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越想越气。气过之后又明白,光生闷气只会伤身体,终究还得冷静下来,认真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今天上课时,我也向两个班的孩子表达了对这次成绩的不满。可有些孩子似乎没感受到我的愤怒,还有走神的。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到了五年级,他们的注意力反而不如去年?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我在反思中意识到,首先,五年级英语和四年级相比有明显区别。对单词掌握的要求提高了,需要会听写、会默写。此外,考试题型也有了较大变化,新增了两类题目,分值接近20分。而四年级时并没有这类题型,所以这两个月以来,孩子们在适应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比较缓慢,导致做题时出现较大差距,成绩不理想。成绩下滑后,他们自己也渐渐变得焦虑。其实,这主要是我的责任,我并没有重点讲解这些新题型。

      其次,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一直没怎么变,总认为让他们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更好的方式。因此,当出现新的、难度提高的题型时,我没有针对性地强调语法点必须背熟。我意识到,根本原因出在我的思维意识上。是我不够重视,才导致孩子们也不重视,最终在这些题型上大量失分。长期成绩差距还可能让他们逐渐丧失信心。这是接下来我必须调整教学方式的地方。

      再次,让我反思的方面是:为什么四年级时孩子们兴趣浓、专注力强,到了五年级却明显弱化?平时与家长沟通时,他们也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大人说一句,孩子能顶一句。我也在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和孩子们越来越熟悉、关系越来越深了。四年级刚接触时,他们对我的教学方式,用故事背单词、串课文等模式充满兴趣,上课就特别专注。

      这一年多来,孩子们整体上是抱着“喜欢听老师讲课”的心态来学习的。可升入五年级后,课程难度加深,对单词和课文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他们对我的教学方式可能也产生了“免疫力”,这或许是导致他们上课不够专注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包括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都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完全了解的过程,这是常态规律。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潜意识里会逐渐熟悉、甚至“习惯”我们的教学方法,于是从感兴趣慢慢变得平淡。这也说明,坚持了一年的教学方法,可能随着孩子的适应而让他们产生了懈怠和兴趣减退。

      所以我在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都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只有持续学习、阅读和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不断吸引孩子对我们课堂的兴趣和专注力。很多时候,当教学成绩不理想,或孩子不喜欢我们的课时,我们更应向内求,反思自己当前的状态是否出了问题,进而深挖背后的原因:是不是教学方法滞后了?如果是,就要勇于改变。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思维和模式。一旦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就该主动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与行为是否合适,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无辜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看世界的方式。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与这五十多个孩子的“链接”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让他们逐渐适应、甚至麻木。所以,只有我们先改变,孩子才会改变;只有我们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与方法,孩子才会更热爱这门学科、更支持喜欢我们。这样的相互作用,才是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