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不是打卡和罚款
你或许参加过类似“21天打卡养成计划”“100天早起打卡计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在这种养成营收获的是习惯吗,或者说打打卡就可以养成习惯吗?
首先,运营的成本是极高的,在一个100人的活动群内,运营助手即使仅仅是打卡统计也是需要精力的,况且如果这个活动是免费的,基本上全程你很难收获更多。
其次,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以做到每天5点起,你就说你要5点起,那么你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像我这种每天晚睡但同样能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难道也需要早起吗?
其实每天写文章、每天早起也不是准确的习惯,就像我们一日三餐和刷牙洗脸一样称作习惯化。所以重要的事情是:做判断的前提是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是一种习惯
首先举两个例子:
我已经实现每天更文21天后,基本有能力可以实现每天更文。可是在第22天,我有急事要飞往外地,而且旅程不是很顺利,等到了休息时间已经没有时间更文了,这个习惯被破坏了。
我面对质疑会在头脑中进行反思,然后归纳回答。今天有一个人恶意地批判我,而且踩中了我的痛点,但是我还控制住自己的不满,反思过后平静地回复。
前者“每日写作”属于习惯化,代表着产生惯性的状态,它会因为外界不可抗力而改变;后者的习惯叫做“积极主动”,来源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我之前有写过此书的书摘。“积极主动”指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选择的自由,所以我们可以凭借人类独有的天赋作出理性的反应。
回顾《高效能人士》,“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你或许会发现这些习惯让人莫名其妙,我知道这些习惯很有意义,但是应该如何养成呢,好像不是很清晰。
但是这些事才是真正值得养成的习惯,是更多习惯的习惯,就是“元习惯”。(类比于元认知:认知的认知)一旦形成会伴随终身,并且随着你的遭遇不断固化形成思维方式。
明确习惯层次
首先提到一个概念叫做“改变阻力”: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实现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精力投入。
习惯化即养成表层习惯,形成对应的行为习惯需要21-45天;
习惯即养成元习惯,形成对应的思维习惯需要6个月到2年;
介于两者之间的肌肉习惯,形成运动精准度需要1-6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的21天打卡营,因为21天确实可以养成一个行为习惯。但是你必须要明白元习惯极其重要,花一年养成一个元习惯会比一年养成12个表习惯的成长更大。
表里一致
我了解到了元习惯的重要作用,那么我现在就决定花一年时间就为了养成“积极主动”可以吗?
这很对但又不对,元习惯很重要但是无法落地,你制定了正确的方向却无法帮助你养成这个习惯,或者说你都不知道做什么可以养成这个习惯。
只有表习惯才能落实,所以你要做的就是:
确定你的核心习惯,它可以是元习惯,也可以是表习惯。
如果是元习惯,请写下有哪些表习惯可以去支撑这个元习惯;
如果是表习惯,请思考它可以去强化哪些元习惯。
元习惯和表习惯的对应可以帮助你实现表里一致,让你的习惯养成既能实现快速成长,又能成功落地可操作。
所以,正确理解习惯的概念与层次,将元习惯与表习惯进行绑定,才是习惯养成过程中风险防范的万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