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出自《庄子》中的《秋水》,是一段庄子与惠子的辩论。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的游,这是鱼的快乐。”(庄子物我合一,鱼在水中游,但他赋予了鱼悠然自得的感受,因此说这就是鱼的快乐,实际上是庄子感受到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惠子有一说一,指出庄子和鱼是两个个体,庄子感受到的快乐只是庄子自己的感受,并不能说那就是鱼的快乐,换而言之,鱼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是在水里游吗?鱼又有快乐的概念吗?)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借惠子的逻辑反驳,你同我也是两个个体呀,你怎么知道我不清楚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惠子用了递推的逻辑,因为我不等于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你不等于鱼,所以你不知道鱼。)
庄子说:“请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如此,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庄子从语言上去找突破,他把关注点放在“怎么知道”上,即他将“怎么知道”换了一个概念,换为“从哪里知道”,也就是说,回到最开始,惠子的意思是问“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关注点换了之后,“知道鱼的快乐”就会变成一个结果,惠子问句的重点就会放在前半段,那么庄子就可以告诉他我是从濠水上知道的。)
人物性格很容易从对话中体现出来,庄子比较自由浪漫,惠子比较务实求是,所以长久以来人们对这段对话的解读都会觉得庄子偏狡辩,事实上只是他们各自解读世界的方式不一致罢了。经典对话,认真揣摩,非常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