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精神明亮而丰盈的人


一,把自己融入文化背景里

今天,我们感悟教育的能力在哪里?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最中国的学校诗性教育的倡导者诗人校长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读图。一些名画,我会找来读。后来,对照片,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照片,我也会爱不释手。再后来,自己拍照片,拍了照片自己欣赏,会对着照片,写一两句话,兴之所致,随性而写,只是自己的感悟。渐渐地养成了习惯,留意周边事物,留意自己走过的山水,故乡或远方,大山大水、森林草地是这样,剩山残水、溪流瀑布也是这样。把风景看成是一幅画,把普通的场景也看成一幅画。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苏州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学校是美的,与学校对话,由此感悟教育

瑞云峰 花石纲遗物

秋天的季节 西花园银杏树下石座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许多人来了,都说美,说是一所像园林一样的学校。我说,错,我们不是像苏州园林,我们就是一座苏州园林,是一所在园林里办的学校。苏州园林的美,是气质,是气息,是需要我们能够去细细体悟的。静下心来,把自己融入其中,方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我们校园里除了有明清建筑之外,还有几幢民国建筑。民国建筑的墙一般是清水砖累叠而砌成的。我走过路过,总会有些感受。那一天,选好角度,拍了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边上写了几行字:“一块块砖,垒成了岁月。每一个人的岁月,别人看来几乎都是相同的履历。从低到高,从外向里。春花夏叶,秋果冬藏。墙上爬满沧桑,斑斑驳驳,挥不走纠缠与凌乱,才属于内心的自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最中国的校园,体现最中国的教育元素织造署 康熙乾隆行宫 曹雪芹的家

像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是校园

校园是一本书是一门课程

从历史走来:“求人不如求己”。-王谢长达修旧如旧 修旧守旧


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

可以忘记许多事情

这个事情不可忘记

那个春天

那个突然到来的早晨

在这个园子里

我遇上你

真是个奇迹


没有比这朵花

更雅致

更浪漫

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

每棵树都葱郁

每块石头都有生气

每个人都露出笑靥


我知道

从这个时刻开始

从我在这个园子里

遇上你开始

从这个早晨开始

从这个春天开始

是我幸福的开始

(2011年2月1日,于西花园)

二 ,追求卓越的教师


教师是什么?

我曾在许多场合问大家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一下子还真把大家给问住了,他们回答不出来。教师是什么?即使教师自身,哪怕是名教师、特级教师,问他,他一下子同样也是回答不出来。教师是什么?

传统的说法是“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现在,又突出说是一种“专业”,强调“专业发展”。唯独忘记了教师首先是“人”,教师的专业发展,包含着“人的生命成长”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等不同的层面。

我曾去了西藏的墨脱。墨脱本身海拔并不高,但它是一个盆地,四周是连绵的、险峻的、高大的雪山、雪峰,因而是西藏最难达到的地方。雅鲁藏布江穿越其中,奔腾的江水,劈山开岭,在大山里穿行,最壮观的是墨脱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本当直行而去,竟绕着一座山,拐了一个圆圈,再顺势而出。我曾站在它的边上,领略它的气势,看白云在它身上遮盖、掀开,如绵被、轻纱。那一刻,我想到了教育,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

站在雅鲁藏布江墨脱大拐弯的地方,我在反思自己:所谓人的专业发展,是不是就是走捷径,就是尽快在岗位上成才?教师是不是当如是?职业发展与生命成长是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人是不还应该多一些爱好、个性与特长,甚至看似与职业关系不那样密切的爱好、个性与特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人的发展。我不太喜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就像我不喜欢用“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这个概念一样(同样是被异化、窄化的概念,在实际学校操作之中,往往与高考、考试相关度高的课堂被称为“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在教师发展这个课题上,我喜欢使用“教师的生命成长”这个概念。何时能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把教师发展中“人”的发展,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呢?

某市一位教育局长,突然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问我:你认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品行有哪些?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位局长又问:老师呢?我又不加思索地回答:情怀、担当、原创性。当下社会最缺少什么?我以为就是情怀、担当、原创性。让未来的社会更阳光起来,必须以我们老师的情怀、担当、原创性影响、培养学生的情怀、担当、原创性。然后,才能以孩子们的情怀、担当、原创性去支撑未来社会的情怀、担当、原创性。当下,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之中,在多大程度上,把情怀、担当、原创性摆在了应有的位置上?从捷径上走来的老师,到了四十岁以后,高级职称拿到了,特级、正教授职称也不想要了,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如何不倦怠?如一条笔直的河流,流到东是这样,流到西是这样,在不同的时空位置上,周而复始,都如此,如何不倦怠?曲径通幽,山回路转,才是风光,而且时时有不同的风光。

三,谈高考作文

看图说话,文章要求:深刻,丰富,文采,创新。

今天的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传统文人的写作传统。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考作文考的是感悟能力,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悟?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寮,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县兴,乃熏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寡莫县,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丟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惷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正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旦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惑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优,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夫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看图写了岳阳楼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哲,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游褒禅山

                    王安石

游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出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到实地看了,写景抒情感悟。

我们要像范仲淹这样做人,写高考作文。

高考式作文两段式,500字,图画场景+ 感悟就是高考作文。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看见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所得。

为何?因为他们求思之深。王安石哀叹“今人”不如古人,如今王安石距今又是千年,“今人”视王安石之“今人”又当如何?所谓“有所得”,我理解就是“感悟”,由“物”悟“情”,由“物”悟“理”。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即是由景、由物、由事得悟,说出了“不由物喜,不由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王安石游褒禅山,得悟,他说,古之人

世界万物,都可以作为王安石、范仲淹等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我们如何也能从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即从读书与行走中,获得对人生的,特别是对教育的感悟,从而渐渐地提升我们教育的品质与境界?


给第一朵桃花写一首情诗   八子

我在这个季节

没有来得及给第一缕清风道一个安

也没有来得及给第一场春雨致意

什么都是匆匆

匆匆

连睡梦都是匆匆


我在这个季节

没有来得及给第一个心原留下记忆

也没有来行及给第一次惊喜留下惊奇

什么都是匆匆

匆匆

连失落都是匆匆今天

终于

我在时光里驻足了一会

我看到桃树绽放

我鼓作勇气

不怕别人讥笑市俗

你走一边吧

我要为等待这么久的

今年的第一朵桃花

写一首情诗

2016、3.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能不能我们大家对着美图,不要总是引用古人说过的话。我们需要原创,这个时代是属于原创的时代。

秋日夕阳之美  八子

我不因为你是夕阳

我即可以把你遗忘

我不因为你是夕阳

我就可以一直依依惆怅

你的美不仅仅来自于自身

满画面的芦苇映照了你的妩园

你的美不仅仅由于你的真实

还在你一瞬间掉落于水中你的幻影

夕阳下的虚幻之情形

是我紧张又景仰的真正原因

2017年11月5日,17时35分,即刻看图说话

苏州平江路,看到它,我们会怎么想?古典与柔美。


江南三月,湿漉漉的天空   平江路坐留

1

走过去

或足夕阳乍冷乍热的三月

暖暖的还就是夕阳里的春光

藏在心底

就藏在心底吧

柳技发芽的时刻

为何要慌慌张张

红灯笼

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花园里荡漫出来的芬芳是结香

2

粉墙黄瓦

三月有素雅的画

微微的春风是水水墨画

柔柔的柳技是笔漫空柔柔地划

3

岁月的斑驳

进了河上的灯光

挥不走的仍在这个晚上

留一会吧

就在河边的柳枝下

月光明亮

灯火明亮

记不清的许多往事来了,又走了

如何就这般在心头荡漾

4

小河幽幽

在两条小巷之间流

一边有柳

一边有酒

伤心不是往事

失落才会悠悠

无法选择就不要选择

是留,还是走

5

这个时辰又到了

你不要高兴

日光与月色的交错

是我的错

也是你的错

小河流进了小巷子

柳絮飘进了眼里

这样的无奈

你还期待什么

2016-3·16

做有情怀的老师,自己有绝活,成为孩子崇拜你的理由。


                    江南

火车风一般地驶去

我的灵魂几乎出窍

我的江南记忆中

明明白白写着

描着

绘着画着的江南

原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青山不是

绿水不是

甚至

天上的白云

不是

白云下的飞鸟

不是

甚至

连飞鸟飞过的

气息

也不是

坐在北去的火车上

我听不到风声

也听不到雨声

车厢是这样逼仄

我的情绪

是如此地压抑

历史总是走神

生命总是要轮回

那些穷山僻壤

那些未开垦的处女地

才是今天留给未来的礼物

才是明天值得的珍藏

小河要清清地流

树林要成片地生长

留一点空间给子孙吧

还有清风明月

而今天的江南

把自己的明天都送入了尽头

我为我可爱的家乡

可爱的江南

而诗而歌

而悲而伤

而哀而哭


《江南》留给自己的思索

江南发展得这么快,这对今天来讲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未来来说,会不会留下遗憾?教育,我们自以为做得很多,自以为做得很好,但是我们留给教育,留给未来,留给我们孩子的,可能很多都是消极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世界万物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卉草木都是有联系的、有情感的、有思想的如何在倾听与阅读他们的过程中融入又超越?

面对他们(即于阅读与行走之中),是一种温暖、是一种警醒,诗意的人生在其中充盈。

四,我们有担当吗?

考虑当下,更要考虑未来!


每一盆花,不是一朵,不是一枝上的一朵两朵,而是一群花,一群花在一个盆里开得整整齐齐,一样高,一样大,一样的色彩,一样的花姿。这样的一盆花,与另一盆花放在一起,再与另一盆花,另一群花摆在一起,就是像军队。假如,花与战争联想在一起,以士兵的要求花,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付下身子静候的教育

我们等待花开,是以什么姿态?放下我们自己该放下的,蹲下身子,你会发现,所有的花蕾,都在挺直了花枝上,饱满、多彩、茁壮,自信、充实、阳光,所有我们的期待都会在一瞬间对着世界绽开。

        做有生命质感的教育

挪威最难忘的是人体公园,每一个石雕人体,或铜雕人体,都是鲜活的生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是神一样让人惊心动魄,又让人内心柔软的人。这个叫做生命之柱的雕像,一百多个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向上攀登把人性揭示地淋漓尽致。我曾去过那里,我曾站在那里久久徘徊。从各种角度,从各个方位去观察它。他们那些人,个个都是本真的,唯美的,超然的,他们的生命的呈现状态,以及呈现方式,被嫁接到了我们的日常学校教育之中来了,这就是“诗性教育”。

大地如波浪,一层层起伏,如音乐的节奏,舒缓、平静,又有动感。大地如画,裸露的山体与盘旋而上的草地,形成了美丽壮观的景色,这景色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有两匹马。自由自在的这两匹马让这首乐曲与这幅画,有了生命的质感。-我对它之所以有所感触,一切都在于天成,丝毫没有人工的雕琢。其实,教育也一样,返璞归真,顺其自然,是第一位的,那也是教育的“天成”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

          做一路有风景的教育

两山之间,一道清流,从高而下,奔腾激越。原始的山,原始的树林,裸露的岩石与被植被覆盖的岩石,都在阳光下,呈现自己的本色状态。我曾多次自问:教育是什么?我总回答自己,教育应该是一股清泉,所谓清泉石上。活泼泼的流动,没有阻碍,欢快地流动,流入江河,与纵身跳入悬崖,挂为瀑布,都是壮美。看到这幅图景,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教育就当如此,纯粹、有激情、有活力,一路都是风景。

            做敢于摔跤的教育

大草原,已经使我很神往了,何况有两匹马在那儿,一大一小,父亲或母亲,带着儿子或女儿,走上草原。脚下是草原,天边还是草原,在这样的天地间去驰骋,无疑是幸运与美满的。教育也当如是,课堂就应该如草原,让孩子们去驰骋,去经历风雨,也去经历阳光月光,哪怕摔跤,那也是很美妙的经历。可是今天的教育精致化程度,已经让学校成为生产标准件的工厂,课堂已经成为只有流水线的车间。那种成长的过程被抽象化了,被异化了,孩子们所受的教育还完整、还美妙吗?

            做能超越常态的教育

雅鲁藏布江无疑是西藏的骄傲,雅鲁藏布江奔腾的江水,向南流。它劈山开岭,在大山峡谷里穿行。最壮观的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本当直行而去,竟绕着一座山,拐了一个圆圈,再顺势而出。我曾站在它的边上,领略它的气势,看白云在它身上遮盖、掀开、如绵被、如轻纱。所谓人的专业发展,是不是就是走捷径,就是尽快在岗位上成才?教师是不是也当如是?职业发展与生命成长是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人是不是还是应该多一些爱好、个性与特长,甚至看似与职业关系不那样密切的爱好、个性与特长?教师也一样,在岗位上,看似缓慢了他们成才的步子,其实去拓展他们的人生,放开他们的眼量?

        做有一份迷蒙与神秘的教育

原始森林是人类最后的家园。在当下快速变化的现实面前,雨林、沼泽地、高山与河流都会瞬间消失。所谓原始森林,是指那些人的意志还没有改变的森林。我去过这样的森林,在西藏墨脱。一树一树的杜鹃花,盛开又凋谢,落红如血,点点斑斑,铺满森林。每一棵树都高大挺拔,每一棵树身都爬满苍翠的、湿润的藤蔓。树生树长,花开花落。一切都令人欣喜又惆怅,敬畏又忧伤。阳光透过层层密密树枝树叶,那种明暗变化,更让森林有一份迷蒙与神秘。学校,对整个人类来说,何尝不是自身为自身传递生命气息的最后家园?教育何尝不是社会的阳光?当下学校的状态,学校教室里的日常状态,决定了人生存在未来世界的状态。

              做甘于卑微的教育

天地之大,山河之宽,很难再超越我们面前这样的无垠之世界,坦荡、大气,充满生命的气息,流动着纯美的、自由之空气。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都是我们能常见的事物,但是遍地绽放的这些小花,除此之外,再到哪里去找寻?我对有些学校动辄提出培养精英的口号,颇有微词。这个时代是缺少精英的时代吗?对任何人都不能从小夸大他们的优越感。这个时代是缺少坦荡的、真诚的、纯粹的人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都能袒露赤子之心,如这遍地绽放的小花,甘于卑微,平等、自信、微笑着相处,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本意。

            最中国的诗性教育

1、做俯下身子静候的教育

2、做有生命质感的教育

3、做如自然般美妙的教育

4、做阳光下个个绽放的教育

5、做敢于摔跤的教育

6、做一路有风景的教育

7、做能超越常态的教育

8、做甘于卑微的教育

9、做能在静谧中坚守的教育

10、做有一份迷蒙与神秘的教育

     

            做能在静谧中坚守的教育

这样的景色,在地球上已经很少有几个地方还存在着了。雄奇的山峦,一字排开,头顶蓝天白云,那是真正的蓝天白云,除了那里还有,就只在梦里了。山上有白雪,四季皑皑白雪,山脚下是一片与蓝天一样的湖水,波澜不惊。静谧、纯美是它最大的特点,没有人到此会不叫绝。教育是不是也能从中得到点启示呢?教育应该有万世不变的东西在。不能浮躁,不能时刻出新花样,不能整天想着日新月异,想着惊天动地。教育应该安下心来,如这片山水一样,端矗于此,在杳无人烟中坚守。

     

                          师恩难忘

每年春节,我都会在初一去看望她。今年她得病没有去,那天我在开车的路上,接到她的电话,说不在家里,不要来看她了。过了没多久,他侄儿给我来电话,告诉了我夏老师的病情。在她生命的最后半年多时间里,进医院,出医院,她仍是那种坦然、自信和坚强。没有说过一句丧气、伤心的话。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病床上,她靠着床,仰着身子。她说:“我从反对你,到支持你,你对学生要宽松,对老师要抓紧。”爽朗而坚定,那慈爱和严肃的神情把我们围着她周边的人,都逗乐了。夏老师要把她所有积蓄的20万多人民币,用来建立助学金,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她要我们不问成绩高低,是贫困生就帮助。我在病房,她与我说妥了此事。那一刻,医生告诉我,她离生命的终点不会超过一个月。

那天早晨,灰蒙蒙的天,天地似乎静止了。我与她的外甥女、侄儿,推着她的棺床,缓缓地走向那个“终点”。夏老师身上铺满鲜花,平静、安祥,终于站定在那个生死两茫茫的“门口”了,她的两个至亲的外甥女,流着泪,伏下身子。对她说:大姨,您是这样的优雅,一辈子这样优雅。大姨,即使在您病得那样重的时候,还是这样优雅。大姨,我们还要听您讲故事。大姨,您先去,以后我们也会来的,还是要听您讲故事。下辈子,您还做我们的大姨。

这个场面,让我心中流泪。我大步转身,没有告别,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很久很久,我都没有转身。

                       

                      忆母亲

每次我去看望母亲,总是匆匆忙忙,坐不上十分钟。但母亲盼望我去看她却会用许多时间,她会计算,估计我会去了,她就不出门了,怕走开了我来了见不着我。每次临走也总要送我。她住在两楼公寓,把我送下楼,走到楼梯口,再从楼梯口走进巷子里,再从巷子里走到马路上,看我离去。我常常走几步回过头,见她还在望着我,向我挥挥手。我走了很远,回过头,她还在望我,还会向我挥挥手。最后一次,是她去世前三个月,她送我,走到马路边,坐在人行道的一家商店的台阶上目送我远去。没几天她就住医院了,就再也没有出来。我现在每次走过、路过,总会向母亲坐过的那个台阶望过去,依稀还能看见母亲坐在那里目送我的样子,这个镜头定格了。

每个人都是火车头,要有创造的空间。

说自己的话,原创。我们有原创性吗?


教育是什么?这个最简单最普通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尤其是我们校长、教师,每天都在学校里做着教育的事情。有时最简单最以为人人都知道的问题,是最讲不清楚的。我们不用教科书上的语言,都能用自己的感悟,个性化的独到的表述出教育是什么吗?至少我不能,这几年,我常想着这个问题。看到校园草丛里的那些小花,我又想了它。似有所悟,教育不就是那些小花吗?不起眼,也要盛开,盛开得自自然然。我一直推崇泰戈尔对教育的诗意的诠释。他说,教育就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那丛小花,虽然弱小,但浑身焕发出澎湃的生命的活力。教育不是如此吗?无论所谓高贵,所谓低贱,只要是生命都要让它绽放,没有任何理由的绽放。

读书、行走,感悟、对话,乃至上课、下课都是日常的生活。也是我们教师的日常的教育生活。我的这样的生活包含着我的教育的理解,乃至对世界的理解,它是悄无声息的却涵养着我的生命成长。

           

我寻找我的仓央嘉措

那一夜

我在八廓街

就在这座小楼上

就在这窗口


我与你相见

不为转动经轮

不为参悟

只为十万大山中

那一轮洁白的月亮

让我心痛

让我心里柔软


那一天

我在八廓街

我在一座小楼上

我坐在窗口


我看转动经筒的人走

过我看转山转水的人走过

我看白鹤飞过

那一丝气息

那一声梵唱

那一刻温喛

就在那里


仓央嘉措是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今年八月我又一次踏上西藏高原,在那方净土我寻找“仓央嘉措”,其实我寻找的的不仅仅是诗人的仓央嘉措,我是寻找美好、寻找理想、寻找诗意的生活、寻找诗意的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老师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种上善良的、诚实的、希望的、理想的种子,沐浴风雨,长成参天的大树。我想,那个最柔软的地方,那个参天大树就是我们心中的仓央嘉措。

柳袁照在2011年10月在《“放飞青春”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那是一片澄亮

——柳校长的四幅图

1.石桥上的灰色斑驳

我爱他 胜过爱灯笼的艳红

那些无声的 沉默的

弯下了的腰身

抗起了岁月的霜

2.我曾与一枝风里的春柳握手

她不说话

我再次握她

她仍旧不说

于是 我望着她

赏她 赏她 读她那笑而不答

3.暮色四合

灯笼里氤氲的红

渐渐明亮

是路啊 是心里的方向

4.蓝天角落里

一片休息的云

除了日光

还有一枝柳的嫩绿

醒来了 那就向前奔跑吧

遇见远方

遇见无限的春色明亮

做一个诗意的老师,进行诗性的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图说话 和历史对话,和现实对话,和一草一木对话。 读书行走就是和世界对话。 学校是美的,与学校对话,由此感悟教育...
    _我们_阅读 97评论 0 0
  • 上午前两节是数学课,第二节下课之后有学生到办公室给我说了一句:“老师,咱班苏的妈妈去咱们教室了,去打丁了。”...
    诗眼恋天涯阅读 393评论 0 1
  • 陈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应该说,近年来通过社会各方努力,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fcb12615e0bc阅读 197评论 0 7
  • 2021.8.27 1.下乡检查 为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前、开学中、开学后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秋季学期平安...
    素心听月阅读 112评论 0 3
  •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们名师四班的共读书目是王维审老师的著作《成长的常识——给青年教师的50封信》。在书的封面上,...
    第61个苹果阅读 7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