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全国多地都发布了高温橙色甚至是红色预警,某些地区的气温甚至突破了40℃!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对于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群来说,也是一大考验!研究表明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只要气温达到32℃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就会随之增加。气温越高,风险就越大,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心脑血管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有既往心脏病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在夏天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
为什么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出汗多,易形成血栓
炎炎夏日,稍微一动就会出汗,这样会使得体液流失过多。若没及时补充水分,会升高血液粘稠度,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使得体内重要器官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另外当血流速度减慢时,也会形成血栓因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气温高,心脏负担增加
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体表的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则会相对减少,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睡眠差,发病危险增大
天气炎热,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速度加快,同时也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若再有过度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将增大。
贪凉快,不正确使用空调
夏季每个人都离不开空调,但空调房温度过低时会使得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们进出时,冷热交替明显,血管难以适应,从而诱发疾病。此外,高温下贪凉喝冰镇饮料或吃冷饮也会使得血管突然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夏季做好这几点
远离心脑血管病
01切勿贪凉,合理使用空调
空调是夏季不可缺少的消暑工具,从高温的户外环境进入空调房中,室内温度过低,内外温差过大会使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波动幅度大,且体内热量会难以散发,不仅容易中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引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小提示:夏季不管外界气温有多高,空调温度都应该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从室外进入空调房时,应先把身上的汗水擦干,避免空调直吹身体,尽量在出门前30分钟关闭空调。
02慎喝冰饮,及时补充水分
夏天出汗多,容易口渴,很多人口渴就端起杯子就猛喝水,气温高“热胀冷缩”,此时人体血管本身就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大口猛喝水容易导致血管迅速收缩,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心衰病症。
健康小提示:天气炎热中老年人尤其应注意的是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多喝白开水,或是淡盐水,分多次适量饮用,
03适当午睡,不要餐后即睡
夏日午睡特别养心,睡眠过程中可以使人的心率、血压下降,也可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但午饭后立即午睡,饱餐后全身的血液会往胃肠道集中,血压及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立刻入睡容易脑供血不足,有诱发脑梗的危险。
健康小提示:可以在午餐前小睡 30 分钟,或者饭后十五到二十分钟以后再睡觉,午睡睡醒后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让心血管系统可以得到很好地舒缓。
04坚持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夏季炎热,由于气温变化人体内的血管舒张、血流加快、阻力减少等原因,部分患者觉得自己血压变好了,不吃药也可以,就自行停药或减量药物,这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夏季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有可能导致出血性中风。
健康小提示: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同,有些患者不吃药,血压会立刻反弹。心血管病患者在高温季节尤其要注意坚持药物使用,避免漏服药物。
05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
心脑血管病患者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提倡“四低一高”饮食原则: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同样也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心脏、大脑血流相对不足,从而引发缺血性疾病。
建议小tips:夏季应注意饮食清淡,吃7-8分饱就行,远离高脂和高糖食物,日常也可搭配飞天牌旨溶片,天然发酵物萃取食品级健康产品,改善血液循环呵护健康生活每一天。
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独家专利飞天牌旨溶片提醒您,面对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既往心脏病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一定要多加注意,要充分了解其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应对策略,维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