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痛苦远比实际中的痛苦要轻得多。
乐观的人更长寿,更成功,更幸福,更有可能克服抑郁。乐观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仅为平均值的八分之一。他们更容易感到快乐。乐观是一种诠释生活的方式,而不是盲目乐观。
努力和解决问题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现实生活中,健康幸福的生活是螺旋式的起伏而不是一条直线。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就能更加了解自己,自信心增强,积极性增强,信念增强,诸如此类都在螺旋式的上升。
敢于尝试只会暂时失去立足之处,不敢尝试将失去自我。
如果我们总是逃避挑战,躲避困难,不给自己失败的机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下滑式的螺旋,包括我们的自尊心,成功和幸福感。
成功三要素:乐观、相信自己、激情、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发奋努力。百分之五十六的比赛成绩差异是由乐观的思想和对自身的信念造就的。
我们的大脑并不知道真实事物与想象事物的区别。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梦境能如此栩栩如生。
既要想到过程又要梦到结果。不仅要想象达成目标的终点,还要想象其中的过程。
在我们想象成功时,还要做的就是我们要引入各种感官,以便使想象尽可能的真实。我们调动的感官越多,大脑就更愿意相信那是真实存在的。
我期中考没考好,我会把这归结为作为学生,我不聪明,我没办法成功。或者因为他拒绝了我,所以每个人都会拒绝我。 这是把失败灾难化,若你不把他看作一次机遇,一块绊脚石,而把它看作世界的终结。
认知疗法是让现实趋于平衡。一味忽略正面信息的人即使看到好的方面,也觉得那些相比于他们的失败和失误是微不足道的。
不应过度自我责备也不应一味责怪他人。 应当遵从现实。情绪不一定反映现实,只是我对现实的评估。
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比客观因素更能影响幸福感。
同一个世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是天堂或者地狱。
万物本无优劣,只是人的定夺而已。
自怨自艾者甚至在天堂里他们也能找到不满的地方。
认知重建是学会乐观的看待事物以一种乐观的态度。
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好的危机,危机是一种潜在的成长动力。无论是在职业中,还是人际关系中,还是自我意识的危机。
外界环境事实上开始随着心态改变而改变。(曼德拉)
一个悲观主义者在机会中只看到困难,一个乐观主义者却在逆境中找到机会。
知足常乐者相对于自怨自艾者长远来看更加幸福,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不容易产生焦虑,健康问题也相对较少,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层面都是如此。
就寿命而言,影响其长短最重要的因素是积极的情绪,整体的积极性。
媒体不是在反映现实,那只是强调某个特殊的方面并将其放大。
精神错乱:夸大消极影响,弱化积极影响。换句话说,媒体的所作所为扭曲了我们的认知,使我们变得消极。新闻中的负面消息 接踵而至,扭曲现实,带给人们认知上的扭曲以及心理陷阱。
我们主观意识上会关注负面事件。
你所专注的事物会扩大。当你专注于生命中的美好时,你将收获更多美好,还有机遇和感情甚至金钱都滚滚而来。
人都总会有困难,也都会度过,因为如果我们无法度过,上帝也会帮助我们。
是不是一定要经历外在不寻常的苦难时我们才开始珍视平时的日常 。无论是我们身边还是内心都有幸福的宝藏。他藏在你身边,也藏在食堂里,藏在坐你对面的人那里,也藏在家里。无论在我们身边还是在我们心里都有很多美好的事值得珍惜,但我们把他们当作习以为常。
每天仔细地用心地去找一两件事做做,也许是想好好品仓一杯食堂的咖啡,也许是好好走上课的路,也许是好好享受午后,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听音乐,闭上双眼,用心倾听和欣赏。
感激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我们是否对理所当然的事感到麻木不仁。
我第一次感激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朋友,我的孩子,花和草,促膝长谈。我活了那么多年,第一次对此感到感激,在此之前,我都没有关注到这些,我的心思都在别的事情上,我关注的是艰难困苦,关注消极的东西。
对大多数人来说那些人生和人际交往中的美好事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当我们对这些美好事物不心存感激,当我们认为这些理所当然,对我们来说这些东西都不存在。
当我们心怀感激时,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会得到增强,这让我们变得更平静,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会得到增强。
知足常乐并不是不问世事的盲目乐观。
我们的媒体不断夸大和集中报道消极的事物,将其无限放大。
唯有心怀感激,我们才不会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关键之处是去行动,去实践,这其中没有捷径可走。
习惯性地改变才是旷日持久的改变。
感激不仅是最重要的美德,还是其他所有美德的根源。失明的我可以给看得见的人们提个醒,善用你的双眼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竟遭到触觉衰退的厄运。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品尝或者嗅闻。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为世界向你展现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欣喜吧。
因为如果我们不示以欣赏感激,事物终会贬值。而我们不必等到威胁或者悲剧降临时才去感激我们周围与自身的一切。
我们知道,不管是就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而言,改变都是艰难的。
大脑在很多方面就像肌肉,如果善用,大脑就不会钝化。
每一次思考都会在神经之间建立起一条通路,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模式是有迹可循的,思维的路径像河流一样发展。每次有水流过就会渐渐扩宽,水流枯竭的时候也就是神经通路停止活动的时候。
神经通路使用的时候会增长,不用的时候便会萎缩。
冥想,例如瑜伽可以塑造或者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通路,是人的左脑比右脑更为活跃,从而使人更易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从而更能适应痛苦的情绪。
我们可以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发生。
认为不需要通过锻炼自己的长处和美德即可抄捷径通向满足的想法是愚蠢的,它使得很多人在坐拥巨大财富的同时却感到郁郁寡欢最终因精神饥渴而死。
从1930年开始,人们的幸福指数开始下降比以前更加消沉更加焦虑,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人们满怀希望,坚信自己能够找到捷径,实际上没有捷径,改变需要时间,然而改变的过程给人带来的乐趣不亚于改变的结果。
深刻见解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经过精心准备加之勤勉努力之后的产物,要知道灵感来自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所谓的捷径。
正是当代人对速成的笃信与期待成为人类饱受巨大压力的根源之一。他们深感挫败,失望至极,一旦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获取成功,他们就会觉得是自己出了问题。
我们先养成习惯,习惯再造就我们。 为了改变习惯,为了改变能够持久,在整个改变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足够的动力,不仅仅是把精力集中在情绪上,也不仅仅是把精力花在行为上,更不仅仅是把精力花在认知上,我们要同时关注这三者。即情绪,行为以及思绪。
习惯好比洪水,它通过特定的神经脉络在我们脑海中肆意泛滥,我们要做的就是击溃这股洪流,为此我们要拼尽全力,也要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
锻炼冥想能力可以引领我们达到身心舒展,内心的平和以及自我审视的更高境界,而进入这个领域的途径就是你的身体,思想和呼吸。
专注力就是指看到事物本来的面目而不试图去改变他们,关键在于这可以消除我们对烦闷情绪的反应,但是注意不是拒绝情绪本身。这就是允许自己全然为人的要义。
巅峰体验理论是指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是瞬间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对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浓缩。我发现这样的经历来自于高深的美学体验,如创作的喜悦,美好的爱情,完美的性爱,亲子间的关怀,自然分娩以及其他众多体验。
那些立刻采取行动的人不会持续处于幸福的巅峰,但是他们的幸福基线会提高,而不是下降,回到没有行为改变之前的水平。
态度与行为之间相互影响。
如果我做出某种行为,我的态度就可能会根据行为进行相应调整,因为我们的态度是内在的表达,而我们的行为就是外在的表达。大脑不愿内在和外在不一致。
我们先养成习惯,然后习惯造就我们,习惯属于行为模式,也是思维模式,行为更有影响力,行动胜于言语。
除非行为和态度保持一致,否则态度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以此反应你的态度和行为。通常是行为改变态度。
必须从行为上做出改变。
如果你现在皱下眉或礼貌地微笑一下,你体内的化学物质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反应你脸上的表情。
实际上身体根据你的表情来分泌化学物质。
吹着口哨壮胆不仅是说说而已,反而没精打采地坐一整天,叹气,用抑郁的口吻回应一切事物,你的悲哀感也会挥散不去。
舒展眉头,睁开眼睛,抬头挺胸而不是弯腰驼背,用自信的口吻说话,给予他人优雅的赞美,如果这样都不能融化内心的坚冰,你真是铁石心肠。 (肢体回馈假说)
肢体动作会在某些方面影响你们对自己的认知,首先,根据自我认知理论这会影响你传递给自己的信息,还影响他人对你的看法,无论是有气无力还是神采奕奕地同人握手,这都在暗示别人同他握手的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信息也会很快反馈回来,通过他人对你的看法进行回馈。
我可以花一天在这上面想破头,但不会有任何改观,除非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行为改变和措施,否则不会有任何改观,只要我们行动了,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能让你静下心来来整理学过的内容,这有益于你们整合从而消化所有的内容。
我们的身体、行为会给大脑以及情感神经传递信息并产生影响。(肢体回馈假说)
那些行动力比思考力强的人其智慧将恒久,而那些思考力比行动力强的人他们的只会无法持久。
如果我们不用行动来实践得到的智慧或认识,一切都是徒劳。为何如此?因为我们带先造就习惯,然后习惯反过来再造就我们。除非我们立马开始付诸行动,否则改变也只是昙花一现。态度上的变化必须和自身行径相匹配。
要改变人生轨迹,从两种基本方法中选择,其一,你可以指引你的能量及注意力用其整理思想,集中精神,巩固力量,释放情感以及想象乐观结果,从而使你最终获取自信,以此鼓起勇气,找寻决心,作出承诺,获得足够动力,去做你要做的事。其二,你也可以直接去做。
当我们深处安全区时,不太可能产生变化,如果我们稍稍跨出舒适区就到了学习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优不适区,这里便是真正产生变化的地方。再往后,就是恐慌区,跨入这个区域会使我们感到焦虑和困顿。
总体来说,如果你想要尝试良性改变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入学习区。
当我们一直用通信技术联系时却往往会与生命中的要事失之交臂。
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创作。
养成习惯需要足够自制力,但一旦养成习惯,等习惯根深蒂固,在神经通路逐渐形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培养下个习惯。因为自制力是有限的。
逐步地改变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一事成功,万事成功。
当你规律的生活时,就会变得高效且富有创造力。
外部环境并不会对幸福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幸福也同身份地位或是存款多少无关,产生影响的是我们的思考方式。
不管处于何种关系,一旦能得到认同,能去表达而无需刻意营造,我们的压力就会变得更少,我们会感觉轻松很多,这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健康。
基本上,如果人们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成为某一领域的创新型人才,那他们就需要下至少十年的苦工,这是前期的准备阶段,这段时间你将自己沉浸在某一环境里。
休息时思想也在运作,思绪需要通过休憩得以获得深知灼见,实际上领袖们比其他人更需要休息,因为他们最需要保持创造力。
你必须给自己空间,时间甚至一整天,这段时间不去关心外界发生了些什么,不去思考亏欠过别人什么,也不去思考别人是否亏于你,这种情况下,你就能轻易感受到并了解自我以及可能的一切,这种情况下,你会思如泉涌。起初, 你可能觉得一切照常,然而一旦你找到并善用这样一片净土,终会有事发生。
你必须经历过准备阶段和孕育阶段之后才能够获得顿悟体验。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商业家是凭空造就的。
我们生来就像探索生命的意义,追求事物的完满,于是我们素来就要驾驭人生。
习得性无助值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的时候改变已经发生只是自己几乎没有察觉,那一瞬间,你改变了对事物原本的看法,学会从来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改变由此发生。
认知,行为,情感三者缺一不可。
我所了解的最为振奋的事实莫过于就是人类能够凭借不切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它好比描画一副图画,雕刻一尊雕像,或是制作一些精美物品的能力,但是比这更为光彩夺目的是去刻画某种氛围和媒介,通过它们我们才得以发觉我们的精神世界,改变生活的质量,这才是最高的艺术。这也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更是心理学的最终目标。
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过程将更加长久的影响我们。
通常我们漫无目的,不清楚自己何去何从,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去哪儿,就不太可能到达目的地。中心点让我们找到方向,带给我们力量和资源,外部的和内部的必要资源,是我们到达目的地。
专注地完成任务能为组织带来内部兼外部环境的高效。
如果我们知道了“为了什么”,那“怎么样”就不是问题了。
持久的幸福并非源自目标的达成,它要求我们拥有一个实现幸福的目标。
我们需要目标,需要结果,需要未来导向,是我们更加充分地享受当下,目标解放了我们,是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当下。
关键是学习享受过程,而目标的作用之一就是解放我们,让我们能享受过程。
目标是通往当下的途径。
幸福不是勇攀顶峰,也不是懒散闲游,幸福是向着峰点不断前行的进程。
毫不费力地度入佳境并不会带来多少幸福,而参与到有价值的活动并朝着目标前进则会使人幸福。
找到你能做的事,然后从中挑出你想做的事,把它们写下来,做一个列表,无所谓长短,从这些事情中找出你真正想做事,再从它们当中甄别出你真真正正想做的事,然后就放手去做吧。
把握当下,做你想做的事。
当我们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时,更容易获得成功。
我一直认为定义一个人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当他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积极主动,热血沸腾时找到属于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这时人的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说道,这就是真我。
我们应把精力主要集中于那些对我们来说最为本性的优势,因为这样对我们最为划算。
当我们开始运用自己的优势,我们就能成长的最多,进步的最多,学习的最多。
其实最高尚的是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因为当我们追求激情,追寻自我和谐的过程和目标时,我们在生活,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甘地: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如果你希望世界幸福,自己先幸福起来。
不要关注我们靠什么生存,而思考失去了什么我们将无法生存。
有目标会使我们精神抖擞,更加快乐,因此确立最终日期和目标很重要,不是我马上就要去做什么,而是按计划来。
关于目标最重要的不是实现目标,不管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目标本身不会主宰我们的喜怒哀乐,关键是他能激励我们,给我们带来能量,解放自身,引领我们通向最终的目标。
人们确立了目标却没有实现,或者实现了就放弃确立新的目标,他们会觉得精疲力竭失去了动力。
很多医生认为约百分之八十的身体不适是精神压力所致,被削弱的免疫系统所致。
积极情感扩建理论:积极情绪会扩展一个人的认知并鼓励创新的和探索性的思维和行动。
在紧张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会比较狭隘而受到约束,而不是无拘无束地思考。
那些事业成功、快乐、有活力的人也会感到紧张,但他们非常注意休整。如果不休息,我们就会付出代价,在生理层面上,我们会受伤,在心理层面上,我们会感到焦虑,最终可能会导致抑郁。
紧张是一件好事,有时还很让人兴奋,只要我们进行休整。
用至少六十至一百二十分钟也就是九十分钟左右来进行冲刺,全神贯注的工作,在那之后,用大约十五分钟来休整。心理学家发现,其实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冲刺,按照人体生物节律,平均是九十分钟,在冲刺之后,休整十五分钟,不管是进行冥想,听喜欢的音乐,还是去健身房,至少十五分钟,可以吃午饭、休息,在吃午饭时,不要查电邮或打电话,那样只会增加紧张感,要全身心地和朋友一起或独自放松。
如果我们一天的安排是冲刺、休整、冲刺、休整,我们就可以承受压力,我们既能保持精力充沛,又能完成大多数工作,而且保持心情愉快。
tal:实际上,我每天净工作时间为6小时,但在这6小时中,我的成果比10小时工作还多。更不用说,我感到更快乐,创造力更强。关键是身心要保持心态的灵活性。
低层次的休整:十五分钟冥想,一小时的锻炼、吃午饭
中层次的休整:良好的睡眠,睡眠是一种对健康、幸福
、创造力和记忆力的投资,每周要有一天休息日,就连上帝都要休息一天。
高层次的休整:假期。
压力其实是件好事,当我们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自己施压时,我们成长,我们变得更有韧性更强壮。
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被置于无菌的状态中或者被保护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下,例如隔绝细菌的环境都是不好的,因为细菌迫使我们产生抗体。
压力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缺少恢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压力会转变成慢性压力,会转变成长期焦虑,会转变成抑郁,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恢复。
获得休息的人更多产更有创造力,从长期来看,更快乐,从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人类的本性必须被遵守。我们的本性命令我们需要休息,所有的动物都是如此。当我们违背了一种心理或生理的需求时,我们将为其付出代价。
每件事每个活动本身也许很有趣,但当所有事聚到一起就过犹不及了。数量确实影响质量。
压力对于爱与性的影响是负面的,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人们简化他们的生活,降低他们的压力,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将大大提升,甚至人们生活中的乐观面也将相应提升。
如果我们吃午饭并用午饭来休息,而在此同时,我们在讲电话或写邮件,那不是休息,而是更多的压力。但如果吃午饭时仅仅关注食物,好好享受,或者仅仅与我们爱的人相处,那才是恢复。关键是专注。
那些在工作中试图兼顾信息的人将降低十点智商点,相当于整晚没睡而且比抽大麻降低的四点还要多一倍。
如果仅在两三个小时内不回复你的微信,不关注你的微信不会有什么影响。当你做的更少时你将获得更多,创造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作满足感提高了。
真正的关键并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的更少,或者明确那些你真正想要在你的人生中完成的事情并完成他们,因为数量影响数量。
物质富裕对我们的幸福感影响极小,当我们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物质将不再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可持续增长的意思是我们花费精力,发挥才能并鞭笞自己,而这些消耗的能量在休息后能重新补足。
对大多数人来说,相互督促是最有效的。
想进步就带学会失败。
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学习的机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一个人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推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工作从来不会等待完美的人来完成。
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可以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完成
失败对抗打击和完善人格很重要。
完美主义:对充斥于生活的失败的一种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对于我们最关心的方面。
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是一种削弱我们,使人停滞不前让我们不敢尝试,不敢冒险的恐惧感。
成功没有捷径,赢得幸福的爱情没有捷径,发明电灯泡没有捷径,学好心理学如此,成为好父母或好朋友亦如此。
当我们想到的是这个图式,除了代表对失败的厌恶,我们还对现实接受的的无能感到沮丧。
力求完美者是心胸开阔的也欢迎时不时的意见和批评。
困扰我们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我不觉得完美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如果完人不存在,那么对所有人来说,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以完美主义来衡量别人,失望是无可避免的。
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力。
完美主义会使人累到瘫痪,当我们在失败阴霾里越陷越深时,我们就不大可能会采取行动。造成耽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因为如果我们不行动,就不会输。
完美主义是创造力的死敌。
对力求完美者而言,首先他们接受现实是由各种弯路而非直线组成的,对个人失败的接纳和对自我的接纳是一体的,对苛求完美者而言,只有一条高速路,而且固定不变,不能即兴创作,不能有偏差,不能有尝试和错误,这只是一条和更自发地享有更有活力与韧性的人生背道而驰的路,苛求完美者厌恶不完美的自己,不接纳自己,害怕失败,也怕别人把自己视作失败者,就是为了维持那表面无坚不摧的完美假象,而非把失败看作是一种反馈。
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抑。
当我们有内在动机时,我们就更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付出努力,如果全部动机都是内在的,那我们就能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当你只关注聪明伶俐这些天赋的话,你正在生成苛求完美的定式,相反于强调过程,努力,认真的思维定势。
当我第一次认识到完美主义导致我的防御性的时候,我走出自己的舒适带去寻求批评,当我得到负面的反馈时,我真的去阻止自己回击对方,你也明白,最好的防御莫过于进攻,尤其对苛求完美者而言。慢慢地我习惯了,我变得不再那么有防御性,我可以去建立更高层次的亲密关系。
不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你就永远不会有长进。
完美主义是对失败无法控制的恐惧。
在我生命结束之前,我会创造出绝世佳作,在此之前的一切不过是份草稿。
接受我们自己的失败就像接受接受所爱的人的失败一样。
如果我能改变变成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享受过程,甚至庆祝失败和不是遇到的挫折,那么我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生活中是我们忧虑的一些事情都是小事。
心理成熟是一种自由变换角度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专注于当下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后退一步,缩小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然后自问,这件事是否真的重要?或一年后,或在大的事物格局中,空间中,这件事是否真的重要?同时回到原有的情境中,几乎是随心所欲的能够灵活的回归专注于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或是和所爱的人相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有意识地时间重构,我们能够训练自己的大脑完成这种转换,几乎是随心所欲的。
技巧:许可自己是正常人,关注积极乐观的方面,寻找好处,最后是转换思维角度的能力。
灵药配方:
三十分钟锻炼身体,每周四次。
至少五十分钟的正念练习每周六到七次。
每二十四小时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
每天十二个拥抱。
或许行为医学最根本的发展就是意识到了我们不能把健康看作是身体或心理某方面独立的属性,因为身体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
现在患有抑郁症的人数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增加了十倍,现在抑郁症患者平均年龄还不到15岁,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三十岁左右。原因是我们不再锻炼,我们不再付出努力和艰辛。
锻炼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他想氧气一样不可或缺。
锻炼的作用就像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不锻炼就等于服用抑郁药。
想要征服自然首先要顺从自然。
经常锻炼的人免疫系统更强,更不易患上各种慢性病及癌症,会保持一个很好的体态和心态。
运动可以提升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学习时你能充分利用时间,你的创造力到了新的水平,精神更集中,针对有多动症的人会有更好的效果。精神状态也大大改善。
自律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形成一个特定的规律做某些事情(冥想,锻炼,反思)。
练习不是保持三十分钟的完全集中,练习是失去注意力再找回来,失去再找回的过程。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
绷紧神经是没有用处的,专注肉体上的反应或偶尔进行认知重构。记住当我们想要改变时,我们想对影响、行为和认知进行描绘。
正念冥想是我们的思绪从动态转为静态。
试图用我们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抑郁赶走并发现自身的问题,会使我们陷得更深。苦思是问题的一部分,不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充足的睡眠能增强免疫力,精力水平。
当我们不锻炼时,我们的体重就会超标,超出我们天生的,基因决定的自然状态,节食减肥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和锻炼相结合。睡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没睡够,体重也会超标。
认知功能无论是创造力、效率、还是记忆力都会因为缺乏睡眠而受损,所以说睡眠是很重要的一项投资。
我们睡眠缺乏时,我们的忍耐力会变低,我们会更易怒,我们会感到焦虑、生理上变得不健康,当然心理上也一样不健康。
剥夺睡眠对健康和幸福的影响已被研究所证明,认知功能和身体机能会因睡眠剥夺而受损,而情绪受其影响更甚。夜间睡眠不足的人群容易幸福感下降、更有压力、更体虚,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让我们感觉更好,更幸福,更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触摸是一项生理需求,就像睡眠和运动,就像人际交往一样,他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
最有效的心理处方:
锻炼、正念冥想,拥抱。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离开了关系,谁都无法生存。
在你快乐的时候,你会跟一个和你亲密的真正在意的人分享,这样会提升和放大你的快乐以及他们的快乐,这是一个双赢。
当你遇到困境时,亲密的关系能帮助你解决,亲密的关系能带来很多欢乐。
往往人们呆在一起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出于习惯或者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命运了。
完美的爱情并不存在。但真爱是存在的。
如果你想要工作顺利,你就要努力去工作,如果你想要关系发展的好,你就要投入。
最好的关系能够产生高水平的亲密达到一个别人所不能及的深度而这些关系是发展得更好的,能够保持激 情。
问题决定现实(公交车上的孩子数一共有多少三角形而忽略色彩)。
所谓众所周知也并非人人皆知。
亚里士多德:艺术是虚构的,它比历史更加重要,因为历史只反映现实,而艺术则描述了现实应该是怎样的,有可能是怎样的。
要想使爱情长盛不衰,更重要的是经营。
在最稳固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会分享很深层次的东西,他们不只是相处,他们同样支持彼此的希望和梦想,并共同构建他们生活的目标。换言之,他们所需要的是主动型的爱。
我们通常会基于自己的行为,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如果我认真的照顾自己,我将认为我是一个在乎自己有自尊心的人 ,如果我看到自己照顾我的孩子,我自我认知的结论是:“哦,我一定很爱这个孩子”。原来爱不仅仅只是一种基于外部现象而产生的一种冲动,还是一种能够培养的一种情感,换言之,自我是有能力培养爱上一个人的,或许生活中很多女孩都充满了可能性。
我们可能会遇到一开始就能感受到的爱,可能是一见钟情的爱,然而,如果我们不保持主动的爱,因为自我认知理论,随着时间流逝爱也将消失。因为如果我们不对我们的感情做任何投入,自我认知理论就会说“哦,她一定对你没那么重要”,更何况还有生理原因会让爱随时间消逝。
让爱持续下去的重要途径:
1.社交惯例,例如经常一起吃饭,聊天。
2.将想要被认可的想法转变为想要被了解。(表露自我,敞开心胸)
事实上我们选择表达时,更有可能获得蓬勃的人际关系,当然并不能保证可以得到什么。
因此当我们表达自我时更可能成功,而当我们仅试图留下好印象时,长时间后我们一定会失败,因为那是我们伪装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
3.允许争执的存在。
爱情不是一周或两个月的环球旅行,不是五克拉的钻戒, 但这无法维系美好的爱情,维系美丽爱情的是细节,不起眼的事,日常生活的点滴。
爱情需要时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