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209《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十四卷-08
治安策
梁国太傅贾谊上书文帝说:我认为现在的局势,有一项,应该为之痛哭;有两项,应该为之流涕;有六项,应该为之大声叹息。至于其他违背情理而伤害原则的事情,很难在一篇上书中一一列举。
那些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唯独我认为没有达到那种境界。说那些话的人,不是愚蠢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
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之地。现在国家的情形,与此有何不同!陛下何不让我在您面前详细分析这一切,提出真正使国家大治大安的方案,供陛下斟酌选用呢?
假若我的方法,需要劳神苦思,摧残身体,影响您享受生活的乐趣,您可以不予采纳;
如果我的治国方策,不影响您现在的生活习惯,却可以带来封国诸侯遵守法规,战争不起,匈奴归顺,百姓温良,陛下在世时成为明帝,去世后称为明神,永垂青史。
即便您的后代出现愚鲁、幼稚、不肖的继承人,由于继承您的鸿业和福荫,仍可以安享太平。凭陛下的精明练达,再有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辅佐您,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困难。
诸侯过于强大,必定产生君臣相互猜疑的情形。现在有的诸侯王,本是陛下的亲弟弟,却图谋称东帝;本是陛下的亲侄子,却发兵攻打京师。最近又有人检举吴王图谋不轨。
陛下正当壮年,朝政没有过失,恩德有加,他们还做出这般事情,何况那些更大的诸侯王,他们的权力是上面几个诸侯的十倍呢!
但是,现在天下却基本安宁,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许多大诸侯国的封王年龄还小,由汉廷所任命的太傅、相控制者王国的权力。再过几年,诸侯王成年,血气方刚,朝廷任命的太傅、相只能称病辞职或被罢免。
诸侯王在封国内,县丞、县尉以上的官员都是自己安置的私人党羽,到那时,他们还会做不出与淮南王、济北王一样谋反的事情来吗!那个时候再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像尧和舜这样的圣人,也无法做到。
黄帝说中午阳光最好的时候,一定要嗮东西;手上有刀的时候,就要不失时机宰杀牲畜【日中必熭(wei),操刀必割】。现在如果按照这一原则行事,要保全臣子、安定君主是容易做到的。
如果不早采取措施,等到骨肉至亲犯罪,再去诛杀他们,与秦朝末年君臣兄弟相互残杀有什么不同吗!汉廷不去改变异姓王能够造反的客观条件,同姓诸侯王也会仿效他们图谋叛乱。这已有征兆了,其形势又同以前一样。”
贾谊的治安策之论未完,下篇继续。。。
感思: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时期的一篇重要政论文,以其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关注而著称。
贾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早年以才学闻名,二十岁便当上博士,不久又被提升为太中大夫。然而,由于他年轻气盛,直言不讳,多次上书议论政事,触犯了朝中权贵,最终被文帝疏远,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后来,文帝又任命他为梁王太傅。在担任梁王太傅期间,贾谊虽然身处地方,但心系朝政,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治乱。他深感西汉初期中央与地方权力不平衡,诸侯王几度叛乱,对朝廷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北方匈奴的骚扰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出了著名的《治安策》。
尽管贾谊的才智卓越令人瞩目,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苏东坡对贾谊有客观的评价:
苏东坡认为贾谊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苏东坡在《贾谊论》中写道:“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这句话揭示了贾谊的困境,即拥有才华却难以在实际中运用。
苏东坡进一步指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这导致他无法有效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苏东坡对贾谊的政治遭遇表示同情。贾谊在汉文帝时期受到一段时间器重,但很快就因为恃才傲物遭到权贵排挤而被贬谪。
苏东坡认为贾谊的遭遇并非完全是君主的过错,也与贾谊自己未能把握好机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关。
尽管贾谊在政治上遭遇了挫折,但苏东坡对他的节操表示赞赏。贾谊坚持真理、不迎合权贵、对当时社会的弊病进行直言不讳的批判。
苏东坡认为贾谊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的报负,是值得敬佩的。
我们下篇笔记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