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导师班课上学员请教院长: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就看动画片,也不写作业,咋办?看看院长怎么做!
院长:要是我,我会很认真的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块儿看动画片,搂着孩子,和孩子一块儿说着、笑着、看着,再给孩子弄点水果、零食啥的。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就看动画片,就不写作业。我们当家长的不要“我执”——不要总想着去改变他,不要总想着用我们“行为的方式”去解决孩子“行为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我们可以搂着孩子,捏捏耳朵,摸摸头,和孩子一起看看动画片,聊聊动画片。
孩子在家里,我们和孩子把关系处好,把情感处好:一边削着苹果,一边和孩子吃着看着吃着看着——先满足情感,再要求行为——情感脑先被满足了,理智脑才会上线。
总结三步:1、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一起聊动画片。2、孩子一起削苹果吃水果等。3、和孩子情感的互动过程中,动画片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收拾垃圾。
一边整理桌子一边给孩子说:宝贝真棒,和妈妈一起把垃圾收拾完了,多好。这些都做完后,我们就很自然的该干啥干啥去。
如果孩子依然没有行动,跟孩子说一句:“乖乖,接下来,你负责写作业,妈妈负责做饭,你想吃啥?拜拜。”
孩子爱写不写,我们该干啥干啥去。孩子写了,更好。
如果过了一会儿,孩子还是磨蹭着不写,咋办?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咦,乖乖,妈妈看你在这抠橡皮都快抠完了,作业还没写几个字,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别写了,走走走,去厨房当妈妈的小助手呗,走,别写作业了,跟妈妈去厨房吧。
一边拉着孩子的手,一边说:乖乖,妈妈小时候上学也可烦写作业,烦死了。今天在学校有啥事儿啊?是讨厌老师啊,还是讨厌作业啊?
大脑里有科学的自动式思维的家长看见孩子拖拉磨蹭着不写作业,就把孩子拉出来,换一个场地到厨房,一边做饭一边和孩子聊:乖乖,妈妈这胳膊疼,你帮妈妈揉揉。(让孩子学会心疼父母)
一边做着饭,孩子一边给我们揉着,一边聊着天,看看孩子是跟老师有矛盾还是跟同学有矛盾?
假如孩子跟你说是因为在学校受了委屈,我们要做的是,先认清孩子磨蹭着不写作业的真相(受了委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提升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孩子的情绪问题被解决了,我们再要求孩子写作业这个行为。
假如孩子捡了100块钱, 他同学说他丢了200 ,你咋说?
孩子:“我就捡一百。”
孩子这样说,容易掉到事里,妈妈教孩子: “乖乖,凡是以后碰到这种事儿, 这样说——哦,我捡了一百,你丢了两百,那证明这个钱不是你的,不好意思哈。”
“乖乖,有没有发现,这样说,可厉害?” 乖乖,假如同学如果说你偷了人家圆珠笔, 你怎么办 ?你有没有偷人家圆珠笔 ?
孩子:“ 我没有。”
院长: “ 又完了,他马上陷入自证的恶性循环。你应该咋说?”
“乖,你再记住,下次谁再说你偷东西,你咋说?你凭什么说我偷了你的东西?你有证据吗?”
“就是你拿的。”
“你拿出证据。”
“就是你拿的。”
“拿出证据。”
就这一句话,不要思维发散,说她冤枉我呀,我真没有拿呀。
这就是在厨房你和孩子聊天这一会儿,看着没写作业,但做了比写作业更重要的事儿 ,给孩子做了心理建设 。以后再碰到这种受委屈的事情,是不就没事儿了 ?
“乖,比如人家说你“大狗熊”, 你咋办 ?
“院长教过,谁再给起外号“大狗熊”,你咋说? 大点声儿,再大点声儿!”
“现在心里开心不?”
“开心了。”
“那现在该咋弄啊?妈妈把饭做好了,赶紧把作业写写吧?”
本来就没几个字。
“心情不好,耽误事儿。心情不好,喝口水都塞牙缝。乖,记着心情不好的时候跟妈妈说,妈妈不会批评你的 ,有啥事跟我说,咱能解决。院长教了我很多方法 ,院长在全世界讲课呀, 啥事儿他没见过 ,啥人他没见过?你再有事千万别憋着 ,跟妈妈说 ,妈妈解决不了咋办 ?我找院长 。是不是?你也参加过鬼谷 ,鬼谷七天,你有印象不 ?”(院长一定会在孩子心里塞一个梦想 ,马上就能点燃 )
聊了这么多,这会儿孩子的心情也好了,也没有指责他,也没有催促他,反而是在给孩子做心理建设,谈心。孩子写作业的可能性是高还是低?一定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