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对当下初中教育进行评头论足,最近看了课程的逻辑后也在反思我们自身的教育,是否真正放眼长远,从学生的长远来设置我们的教育和课程?个人觉得
首先,应试教育极端功利,应该努力避免
特别是高中教育中呈现出日益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管理者用下指标的办法管教育: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就看升学率——这个办法简单,但非常功利。
数字的背后,牺牲了多少孩子,丢掉了多少孩子,很少有人关注;有多少孩子陪读,多少孩子在道德、心理层面存在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办学者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有利于提高分数怎么教。从小学开始就完全对着中考、高考。
其次。作为教育者,都要回归本源看教育 ,立足长远看教育
教育不应该太功利,升学应是教育的一个自然结果。而不应像现在这样,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换来一部分人上大学,而一部分人却被淘汰。我们的孩子苦得没有道理,苦得没有价值。
素质教育的回归之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回归到育人。育人第一,升学第二。不反对升学率,但升学必须在育人的基础上,二者不矛盾,但有个以谁为本的问题。
第二是回归到制度。教育是受体制、制度、政策、法律约束的,办教育都应该遵循,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违背。
第二回归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人,教育应该是有职业幸福感的事,应是教师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不应是为了数字、升学率、为了奖金去干的事业。学习应是学生愿意做的事,应是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快乐的事,应是学生可以逐步学会自主控制安排的事。
四是回归科学,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张弛有度,按调整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课程。教育还要遵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的人应适应社会发展的的需要。
教育回归本源,学生才能新找回课堂上的快乐,才能重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