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者定律(22-30页)
在学习了教学定律、教师定律之后,第三章需要学习的是学习者的定律。学习者定律有哪些特点呢?
学习者必须怀着兴趣投入到事实或真理的学习中。
通过观察成功的学习者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和属性中,有独特和本质性的一些东西:
专注的神情,全神贯注的态度,脸上充满了深入探索的渴望,这些是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表现出积极注意力的迹象。是一个真正学习者突出的精神状态,构成了真正的学习者的本质属性,真正动力存在于有兴趣的专注中,是学习能够完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能发现,那些专注的神情认真听讲,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都是优秀的。由此可知,全神贯注认真听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效果是高效率的。
注意力的描述:
我们把注意力描述为一种精神态度———思考力积极倾向和坚持的态度,是思想和感知的目标,是引导全部脑力去进行某种预计进攻的意志力,或是在冲突和活动中一稳固的前线来保持全部脑力的意志力。
我们把这种头脑被唤醒的活动——精神力量被唤醒,摆好姿势,急切的准备工作——称为注意力。
我们可以将注意力分两种:被强迫的注意力和被吸引的注意力。
被强迫的注意力是指为了服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处于令人厌烦的责任感的号召,而从意志上作出努力。这种注意力,机械冷漠,鼓励孩子几乎没有兴趣,没有快乐,是为完成任务式的学习。
被吸引的注意力是来源于渴望,实在没有刻意努力的情况下,急切快乐的注意。王注意力生动活泼,充满力量,人的精神给予掌握和拥有他的目标。
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在课堂上能够明显感受到,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整堂课做到专心听课,大多时间只有5到10分钟,能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
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强迫他们的注意力的方法,我在开始一节课或者课程上到一半的时间,为了保证全班同学的主意力,只好通过喊一些小口令:小手背背后,我就背背后;小眼睛,看黑板;这种强迫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他们注意力时间短暂,容易使人疲劳也是一种痛苦的注意力。
不过有时候特别是在阅读课上,给孩子们讲有趣的绘本时,学生们的注意力是被吸引的,会被绘本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一声不吭地听老师讲。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被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注意力持续时间长,让人精力充沛。
这两种注意力会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融合,由于对课程燃起了兴趣,强迫性注意力就会变为真正的注意力或被吸引的注意力,通常随着对课程好奇心的消失,吸引性注意力也会沦为强迫性注意力。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争取调动一切力量,把学生的强迫性注意力变成被吸引的注意力。比如采用播放音频、视频、课件等手段,学生的智力从最低级的注意力提升到更高级的活动中,让学生对课堂上的讲授内容感兴趣,情感愉悦,全身心都参与到最佳状态时,就达到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