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八章》)
【解读】
老子举“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善为例,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水为“上善”。
清·魏源《老子本义》引苏辙的理解说:“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渊也;挹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时也……水能兼此七善而不争,故无尤矣。”又引吴澄说谓:“如水之源处上而甘处于下,乃上善也。”
《老子》“上善若水”一语,对古人影响很大。这种哲学观点甚至还涉及医学。隋唐时医学家杨上善信崇道家,作《道家集注真言》二十卷,并纂《黄帝内经太素》,取《素问》《灵枢》之文,错综而做注解中,往往参以道家之说。杨氏之名取为“上善”,亦本于《老子》。
金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亦信奉道家之学。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阐发《素问》病机,扩大了火热病的范畴。大致以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极。在此论述中,不仅“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本诸《易经》,而且其“情之所伤,则皆属火热,所谓阳动阴静,故劳则躁不宁,静则清平”和“水善火恶”之论显然取之于《老子》。在疾病治疗方面,刘氏所提倡的“降心火,益肾水”之法,也与上述思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