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读。
昨天读到川嫦正陷入与章云藩的恋爱,甚至开始憧憬未来生活的美景时,意外发生了。
起先只是因为她太过度思虑应该怎样应对对方的爱,所以病倒了。这一病就是一个月没起来床。家里人把她的病瞒着,总想着很快就能好,但事与愿违。郑夫人终于坐不住了,把章云藩请来给女儿看病。其实关于这个处理,我还是有异议的,结合母女两人的性格和两个孩子的恋人关系,我觉得让章云藩去治病不合适,毕竟这样做会让女儿无所适从。果然,川嫦会因为自己的穿着和身体状况自惭形秽,又处处觉得低人一等。但她还是接受了。重点,我猜郑夫人这样做也有出于不花钱的动机吧。
川嫦愈发形消骨瘦,但她是多么想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甚至哪怕是病着,也希望自己能同林黛玉般。可,残酷的现实,窘迫的家境,她没有选择,这也令她的情绪好不起来。张爱玲这样写:
病人也有几等几样的。在奢丽的卧室里,下着帘子,蓬着鬈发,轻绢睡衣上加着白兔皮沿边的,床上披披的锦缎睡袄,现在林黛玉也有她独特的风韵。川嫦可连一件像样的睡衣都没有,穿着她母亲的白布褂子,许久没洗澡,褥单也没换过。那病人的气……
一朵刚要绽放的花苞就这样莫名地开始凋零。川嫦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结合之前说高烧,我认为应该是肺炎,然后引发了别的病),她原本对爱人的期待也在病痛的折磨下一点点消失殆尽,少女美好的愿景消散了。这个过程张爱玲写得简短却锋利,仿佛在读者眼前把一朵玫瑰用利器剖开,任红色(血液)流尽:
章云藩天天来看她,免费为她打空气针。每逢他的手轻轻的按到她胸胁上,微凉的科学的手指,她便侧过头去凝视窗外的蓝天。从前一直憧憬着的接触……是的,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可是想不到是这样。想不到是这样。
她眼睛上蒙着水的壳。她睁大了眼睛,一眨也不眨,怕它破,对着他哭,成什么样子?他很体谅,打完了针总问一声:“痛得很?”她点点头,借此,眼泪就扑地落下来了。
爱人终于触碰了她的身体,但全然不是曾经的幻想,她的娇羞被耻辱吞没,世界开始慢慢褪色。自己勇敢面对病情的态度并没有换来任何好转,慢慢地,不只是她的精神之花萎缩,身体也一同凋敝了:她的肉体在他手指底下溜走了。她一天天瘦下去了,她的脸像骨格子上绷着白缎子,眼睛就是缎子上落了灯花,烧成了两只炎炎的大洞……
章云藩并没有很快抛弃她,反而给予川嫦活下去的念想,他在半年后说:“我总是等着你的。”为了这句承诺,川嫦竟然好起来了。
关于川嫦病好和又发病,张爱玲只用了十六个字,其短,短到提示读者这样的改变无济于事,提示我们川嫦走向失去爱情和生命的必然结局不会有其他可能性。果然,又是两年,川嫦最终得了骨痨(我觉得这似乎是指结核病)。
川嫦知道章云藩又找了一个女友(是他的助手),她知道对方家里催婚的,但她又在惦记对方给的承诺,所以多少心里是怨恨的,可是,无力改变这个结果,包括郑夫人在内也是如此,她们一起掐灭了川嫦心中最后的希望。在如此孤独和无望的生活中,川嫦只能自己揣着冰凉凉的手(曾经留在自己心目中的关于章云藩牵着她手的想象)流泪,文中通过描写她反复解系枕套上的扣子这个细节充分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一种不能言说的痛苦。无力改变事实的川嫦提出了一个要求,她想见见章云藩的现任(能理解她的心情,觉得虽然时空差不多跨越百年,对于爱情男女,这些感受是相通的)。
川嫦如愿见到了现任。她无处不在地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对方,结论只有一个——章云藩怎么可能找了这样远不如自己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眼光都没有。关于这处描写同样精彩,字字入心那种。但我印象最深的一处是:
然而这余美增究竟也有她的可取之点。她脱了大衣,隆冬天气,她里面只穿了一件光胳膊的绸夹袍,红黄紫绿,周身都是烂醉的颜色。川嫦虽然许久没出门,也猜着一定是最流行的衣料。穿得那么单薄,余美增没有一点寒缩的神气。她很胖,可是胖得曲折紧张。
两个信息:一是对方的色彩——烂醉;二是对方的丰满。这两点都是她完全没有的了。尽管刚才给自己找了一大堆打败对方的理由,然后只用这几句,就把所有的虚构崩塌掉了。
川嫦的身体如此,可她的父母也不省心,对于给不给她抓药,甚至是接着治疗与否,一切关于钱的问题,都成了大问题。严酷冰凉的话摆在川嫦面前:她死了,我们还过不过?我们为她已经做得够多了……
当爹的说自己不管了,当娘的有钱又怕拿出来给男人知道,思来想去,竟然把皮球踢给了章云藩,理由很简单,他念在旧情上不能不管。我去,哪有这样的逻辑?大无语。竟然亲娘把这番话讲给女儿听,也成了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川嫦终于确认了——自己是个累赘。于是,她想到了死。
揣着五十块钱的她离家出走了,方案也想好了,但还是没如愿,因为久未出门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独自带着那点钱既买不来药,更别提还要去住店,于是,她最后一次给自己做了选择:吃一顿饭,再看一场电影,回家时,因为外形骇人,她遭遇了路人无情的嘲弄,这更让她确定自己已经丑到不成人形。她想到了自己曾经浪漫如花的人生,这更让如今怪物般的她痛不欲生。
她记起了同学的纪念册上时常发现的两句诗:“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世界对于他人的悲哀并不是缺乏同情;秦雪梅吊孝,小和尚哭灵,小寡妇上坟,都不难使人同声一哭。只要是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都能接受。可是真遇着上了一身病痛的人,他们只睁大了眼睛说:“这女人瘦来!怕来!”
她突然看透了人性的虚伪之处。
川嫦并没有马上死去,她已经枯萎的生命又延续了一些时日,这段时间,她也会丧气,但有阳光时,她又会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对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期待。结尾,郑夫人给女儿买鞋试鞋那段我竟然看哭了。说不清楚为什么,只觉得温暖,也真实。
老天没给川嫦机会。川嫦还是死了……
(全本完)
明天整理写读后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