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公在车上抬杠了,事情说起来也不是一个事情,也没有多大点事。原因是公公婆婆他们回河南老家,他们走了。我想开个家庭会议,我老公就吼起来,开什么家庭会议,家就是家,搞什么会议。天天在公司开会烦死了,在家还开会。
我一听他这么说,我气不打一处来,每次跟他说事,他都是一脸的烦,一点耐心都没有。我也心烦,没有好心情跟他说,所以就抬杠。我说这个家庭会议跟公司不一样,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聊,人家称家庭会议。
最后家庭会议这个事不了了之,弄得两个人不欢而散。后来回到家,心理特别不爽,又加之婆婆公公要出发回河南。当时心理也是五味杂陈,儿子豆豆不知道怎么这么兴奋,用头撞了我的腰,顿时腰疼,心理不舒服,我特别生气,转身踢了孩子,踢在孩子左屁股。
后来冷静下来,这不就踢猫效应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就是在老公哪里受了委屈,有了怨气,有了坏情绪,结果又把这种坏情绪传染给孩子。
想想就害怕,幸好踢的不是孩子做手术的那边(右屁股),万一把孩子踢得好歹怎么办,搞得我晚上睡觉都是失眠了。每当在怒气之下打了孩子,我都会失眠,我都很难自责,所以现在不敢打孩子,其实我也很少打孩子。在我的印象里打孩子真的少,有时实在忍不住吼孩子,现在孩子也不吼了。
那么踢猫效应有那些负面影响。愤怒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人在愤怒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对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愤怒会使疾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同样,愤怒时因为情绪处于激动之中,还可能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比如:自以为是、自尊受损、好下结论等,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可见,愤怒于己于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少发脾气。
所以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警惕这个踢猫效应,父母在外受了气,有时气没有地方发,结果回到家就把这个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却成为了父母的出气筒,却成了背锅侠。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友好的,也是不公平的。
凭什么父母把自己的怒气传染给孩子呢?孩子又有什么理由成为父母坏情绪的垃圾筒呢?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有时一旦情绪失控,就容易做出出格的事。
作为父母还是多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只要这样才能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