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原文】
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德国艺术理论家莱辛谈诗和画的差别时认为,诗是时间的艺术,适宜于表现在时间中持续的事物;画是空间的艺术,适宜于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
苏轼这首小词,既描绘了静止的画面,又表现了画面的流动,将动和静、虚与实结合得如此巧妙,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放棹富春江,由新城至桐庐。
这一带景色很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如超脱尘世的仙翁。
苏轼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但他的感慨总是融化在对自然的永恒和美丽的礼赞之中,因而总是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生意盎然的美感。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某些评论家批评苏轼消极、悲观,而人们仍然喜爱苏词的主要原因。
人们从苏轼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谓予不信,不妨将这首小词吟诵几遍,待走进富春江那“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的光洁灵秀的天地之中,难道不觉得肉体和灵魂都得到净化而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