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燃,试试看,说不定就能行呢?"妈妈的话像一粒种子,悄悄落在我学游泳的那个夏天。如今回望,正是那一次次的"我要试一试",让我在人生的泳道里学会了勇敢划水。
去年暑假,我第一次站在游泳馆的深水区旁。蓝汪汪的池水泛着粼光,像张着大嘴的怪兽。教练示范的自由泳动作在眼前打转,可我的脚像是被钉在了地上。"先试试扶着浮板?"教练递来的彩色浮板成了救命稻草。前三次课,我呛了七次水,泳镜里分不清是池水还是泪水。直到第五次课,当我试着松开浮板扑腾时,忽然发现自己像小鱼般滑了出去——原来真正游起来时,水是托着人的。这个夏天教会我:只要敢说"我要试一试",浪花里也能踏出彩虹桥。
这段经历成了我书包里最珍贵的锦囊。面对数学月考卷上刺眼的"93分",我学着游泳时的样子,把错题本变成新的"浮板"。课间追着老师问最后一道大题的解法,午休时和同桌比赛做计算题,周末在草稿纸上画满函数图像。上周遇到平行四边形证明题,我抱着"我要试一试"的念头,用吸管搭了五个不同形状的框架,终于摸清了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奥秘。三个月后的期中考场上,当看到试卷右上角红艳艳的"107"时,我仿佛又听见了游泳池边的水花声在说:再试一次就能游得更远。
我的书桌玻璃板下压着张泛黄的便利贴,上面是自己用红笔写的"日试一题,周进一寸"。上周生物老师布置中草药标本制作任务,我主动报名去社区中药房当小助手。站在比我高的药材柜前,白芷、连翘的名字在标签上跳舞,我踮着脚试了三次才拉开最上层的抽屉。当把晒干的蒲公英轻轻铺在标本册里时,忽然觉得这些脆弱的叶脉,都连着未来听诊器里跳动的心脏。
妈妈总说人生是条长长的泳道,有人停在浅水区嬉戏,有人向着深水区进发。我知道要游进年级前二十名,要在十年后穿上白大褂,还需要无数个"我要试一试"。但每当我翻开记满公式的笔记本,或是擦拭量角器准备作图时,总会想起那个抱着浮板发抖的小女孩——她教会我最重要的事,不是如何不呛水,而是呛水之后还要继续向前游。
此刻窗外春雨淅沥,像无数小鱼在敲打玻璃。我轻轻转动桌上的地球仪,指针正指向贴满荧光贴的医学类院校。明天要试着解三道动点问题,要试着整理社区义诊的采访笔记,要试着在晨跑时多坚持一圈。毕竟每个崭新的"我要试一试",都是朝着深水区纵身一跃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