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清理了辅导资料,被我扔掉了一百多本书。
我和儿子经常说,学会尊重规则,用好规则,尤其是每个学科中考满分只有150分,在体制内的出题者不会也不敢离谱出题,而且按照《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托克维尔说的,人们在革命后,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自己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沿袭了革命之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表达。出题人也一样,不要被舆论所说的带偏了,什么今后出题方式会有大的改变……很多都要用剩余者偏差的思路来分析。
我很喜欢李源老师说过的,读书就是读人,读人就是读作者。同样,应试,就是契合出题人的思路来应答。那么,那些真题,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上海有16个区,把近两年的32套一模真题按照初筛、复筛、精筛、专练、溯源的五个环节来练,真不用担心考不好。以数学为例,一共800题,第一轮平均每题15分钟,也就200小时,利用今年暑假一个月就能完成。然后就是把其中不会的题目找出来,然后做熟,做熟了就会发现这些不会的题目基本可归属于几大类型,对应的篇章就是自己的薄弱点。
十六个区的一模卷,就意味着十六位最专业的出题人用各种角度在对教材固定、考点固定、标准固定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应试,真的不是那么复杂,当你将应试分解量化后,就会变得容易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