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问:“老师帮助卫君吗?”子贡说:“嗯,我将去问问他。”(子贡)进入孔子的住处,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寻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怨恨什么呢?”(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在夫子的眼中,什么最大?是“仁”。在“仁”面前,生命只是为它做注解的。伯夷、叔齐就是用不食周粟的行为来阐释他们追求的“仁”,即使饿死,也没有觉得不幸而抱怨,因为他们得到了他们最看重的“仁”。
在我看来,夫子的“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更是在提醒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内心相处。
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有了美貌,还要才华;有了才华,还要名誉;有了名誉,还要财富。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可能会忽视健康甚至生命,于是在回头时总会感叹连连,抱憾终身。
那么,我们自己明白吗,我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看重健康,那么靠熬夜打拼出来的成绩就可以不要;如果很向往财富,那么就不要苛求恋爱对象长相一般;如果特别想要家庭和睦,就不要总是沉湎在对错的纠缠之中······你最看中的东西得到了,就该满足而喜悦,而不是又盯着那些没得到的而苦恼,也必须接受在得到过程中的一些失去。不过我们可以继续去追求,如果在追求中有新的得到,我们就该觉得生命更值得,自己又赚到了。这样,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少了焦虑和抑郁,内心宁静而满足,才会体会到幸福。
现在,我最看重健康,因为它是我创造价值的基石,所以我会调整身体并慢慢找到我的作息平衡点。同时,我也看重自我的成长,所以在和健康不冲突下我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成长,不但自己内心充实, 也因为给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而显现,觉得创造了价值。
所以,求仁得仁,无有抱怨,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