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过去79天。在你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你。
最早接受断舍离是在去年,大概在豆瓣看到的吧,加了群主,入了群。发现这个理念很好,决断不需要的物,舍掉不需要的物,远离物欲。清晰的用喜欢的物,过喜欢的生活,做喜欢的自己。后因群聊话题有些家长里短,有些态度太过激进,自觉无趣便退了群,但群主分享的那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我看了大半,也阶段性践行的断舍离了一些物品,通过咸鱼低价转了一些衣服、免费送给朋友一些物品、扔掉了几袋子闲置~ 有一套户外烧烤套装、包含烧烤架、全套餐具、野餐垫、野餐篮,大概买了有五六年,但全新未开封,扔是绝对不舍的,因为价格和质量都是极好的,就拍照发到群里,让小伙伴认领,都一一送出去了。但我知道,有些人是因为免费就要了,但拿回家也跟我一样,闲置个几年都不会用。大概这才是人之本性吧,不然怎么要通过学习如何断舍离才能断舍离呢~
古典的《超级个体》的第五周都在讲断舍离,什么是断舍离、如何断舍离、断舍离如何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5-2的标题是“你和物品的关系,就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那到底什么是断舍离呢?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简单来说,断绝不需要的东西(断:入口);舍弃多余的废物(舍:出口);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执迷物欲(离:最终的理想状态)。
断舍离不是对家庭用品的简单清理,而是对当下自己的一种修炼。通过整理,判断什么是真正需要的,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书中提到判断是否需要是否留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心动”。如果你拿在手上,心动就留下,不心动还在犹豫着是否有用,那就果断舍掉。
大概95%的女生会说,没有衣服穿,但翻开衣柜,满满的衣服却找不到一件想穿的,每天出门都要纠结半天。古典说,也许这是一个过于念旧不愿意更新的人。而我的理解是,女生的感性多于理性,在选择的时候感性作出的判断导致了择物会很多,又因目的性不强而择多,哎呀好喜欢,总有一天会用到,性价比很高的,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导致的结果。说白了,也是内心混沌的的结果。
最近家里又乱成战场~ 每天自己看着有点眼晕,总是找不到想找的衣物,今天发现有些被压住没看到,有些被扔掉却忘了。每天出门都不知道穿什么~ 每次迟到都是因为早起出门前的那一点小纠结,所以我必须要再断舍一次,腾出空间容量,留下心动的,那就不用再选择哪个更好看,而是每件都好看。
书中还提到一个方法,如果你觉得你会用到,但真的很少用到,那就放起来一个月,如果一个月你都没用到,生活还很顺利,那就扔了吧。这个方法真的是大招啊,绝招,你试了就知道。
整理物品是次要的,重点在于通过向外的整理,引发内在的改变。
针对人类“舍不得丢掉的原因“古典提出了“三种心智模式”概念,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我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但我全中。
1、执着过去。
我有收藏电影票、话剧票、机票的习惯,有个包专门用来保管。大概一年会拿出来回忆两三次。
还有一些年头久远的衣服,有些不穿,有些还在穿,只是穿的频率不高。但因为喜欢,就不舍得送人更不舍得扔掉。
2、逃避现实。
可能一: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关注事情太多,每个都放不下,所以低效率的忙。
不是因为忙到无力整理,而是因为无力整理而忙。直戳泪点
可能二:不愿意面对生活的真实状况,所以干脆不面对,让它们堆在那里发酵烂掉。越是这样东西越堆越多,越沮丧越不愿意面对,这便是空间上的拖延症。因为不愿意面对,最后被杂物把自己一点点挤死。
3、担忧未来。
“这些东西迟早会用到”根植于心。家中大多数,甚至是90%的物品都是基于我的这种心态而存在的。
既然了解了自己的心智模式,那就通过调整物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吧~
断:减少添置物品。
舍:放弃不适合的东西。
离:不执着于物欲。(最难!最难!最难!)
判断标准: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是否让自己舒服?终极必杀:是否心动?
如果不能判断,就留1个月,仍无用就干脆舍掉。
每日丢一件,看能坚持多久,一周、两周、一月后看效果。
践行,从清理冰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