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和往常一样先检查假期作业。一个男孩子的语文寒假作业除了一篇习作,其他都没写。看着这样的作业,不解和愤怒从心底涌起。六年级了,居然不写作业?他的父母一个假期难道就没有看一眼孩子的作业?
冷静之后,和孩子沟通约定两周时间把作业补上,补充说明如有困难,还可以再延长……
孩子们为什么不写作业?为什么作业会成为伤害亲子关系、破坏师生关系的罪魁祸首?
痛定思痛,究其原因:一是孩子们没学懂,是真的不会写?二是厌烦作业,不感兴趣,不想写?三是抱有侥幸心理,偷懒,老师不检查,所以不写。
“双减”政策落地,更是直接将完成“作业减负”这一时代答卷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怎么办?
我校从作业这个终端出发,倒逼课堂教学提质。通过“学习取法”、“设计取意”“管理取质”“关心取力”四个环节,了解孩子和家长的心声,从实际出发,帮助老师做好作业的取与舍,优化作业设计;通过“两点一吧”将课后延时服务落实;通过“幸福课堂三环节六支点”为课堂“减脂增肌”。
在完成保底的基础作业外,在“作业育人”的理念下,在作业设计中体现“综合性和探究性”,布置“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和“长周期作业”。
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时,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的分层作业,三选一完成:
1.小组合作完成:读鲁迅作品,演鲁迅作品,讲鲁迅其人。
2.个人完成:“走近鲁迅”手抄报或单元思维导图(A4纸)
3.个人完成:写写你了解的鲁迅。
难度系数最低的第三项语文常规作业没人选,大多数孩子选择了最为熟悉的能写能画的手抄报或是思维导图。
难度最高,需要分工合作的课本剧表演竟有一组选了。看到他们在微信小组,从一位家长的发起,到全员参与,一次次地沟通、一次次交流,到有个女孩主动担当导演,安排剧本、分配角色,准备道具、排练。他们不仅熟悉了课文,了解了人物形象,对鲁迅先生也有了更加鲜活的认识。
他们的表演,让课堂充满轻松愉快,他们的表演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和赞美,让其他小组也跃跃欲试。
让孩子们动起来,自主选择,合作探究、跨越学科、挑战自我,在多样的作业中,获得成长。
针对学生不愿意动笔写的现状,我结合阅读鲁迅先生作品的感受和课文的学习在此期间写了三篇教育随笔。以老师的亲身实践去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困难,以老师的示范影响带动学生。
同时,结合《跟着名家学语文》的“鲁迅单元”,开启了师生朗读鲁迅作品的这项长期作业。大声朗读是学习语文、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好办法。有很多孩子已经成为坚持朗读的小朗读者。
和大家分享一位家长发来的这段视频:姐姐拿着手机一边读一边摸着妹妹的头,妹妹听得津津有味……
前些日子,妈妈还把小妹妹朗读的音频发给了我,一项有趣味、有意义的作业,一种美好的传递,让我感动,让我温暖。
优化作业设计,让双减落地,让教育回归,让我们在繁忙辛苦的同时也在品味着教育美好的样子。
和风细雨、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用心、用爱、用力成就有温度的教育,真正做到让孩子当下幸福,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