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获得快乐的路径之一就是“先大后小”,一个个地解决当下的烦恼。
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当下有几个大烦恼(我要换工作,我还没结婚,没有房子)、一些小烦恼(房间里有一只苍蝇,厕所漏水了),你会觉得,只要我的大烦恼解决了,那么小烦恼根本不是事儿。但结果呢?就算你的大烦恼全都解决了,房间里的一只苍蝇还是会让你烦恼,而且会占满你的整个头脑,而不是只占一点点地方。所以仅靠“解决”,烦恼就会是无穷尽的。
减少烦恼的另一条思路,是做“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是不是我们更多的欲望被满足,我们的烦恼就更少呢?也不是。
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认为需要什么,孩子就要学什么,所以让孩子不停地学。但是我们让孩子学得越多,就越能获得内心满足吗?并不能。实际情况是,你让孩子花时间学这个,就发现没时间学那个;就算能学的都学了,你看到朋友带孩子出去旅游,又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习错过了“走万里路”。这就像在海滩捡贝壳,不管捡了多少,你总会发现还有更美的。所以,用做加法的方式去满足欲望,也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也就是说,用做减法的方式来消除烦恼,或者用做加法的方式来满足欲望,其实都到不了“彼岸”,得不到“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最后换来的往往是痛苦和焦虑。
真正的改变是依靠心智的改变。知道这些欲望也好、烦恼也罢,无非都是我们脑子里勾画出来的图景。我们既然可以勾画这样的图景,也就可以勾画另类的图景,还可以放下勾画,能做到这些便是心智成熟的体现。
心智成熟,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烦恼。答案从来就不在“外面”。
当一件事发生时,让我们焦虑的往往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我们在看到这件事之后,头脑中不断“想象”“演绎”出的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无数状况。
人生的真相是爱和慈悲。
我们感受不到爱往往不是因为周围人没有给我们爱,而是自己的感知能力出了问题。因此,感知爱和表达爱的能力,是最值得我们花精力去争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