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再有2天,每天的小作文就写了整整2年了。回顾这两年的收获,让我想到一个很多人都在热衷议论的一个词,叫「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其实只是结果,而并不是过程。之所以每天都得写作,是因为有下面三个要素在起作用:
1. 每天输入输出所带来的认知升级,是停不下来的甜头;
2. 已经写了这么多篇了,如果停下来就太可惜了;
3. 在较小的范围内形成了别人对我的印象,这是一种个人品牌的积累。
随着写作天数的增加,如果停下来,这种损失带来的不完美让我不能接受,于是我就有极大的热情,每天把写作这件事做好。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很少蹦出「长期主义」这个词。我所在意的,只是今天写什么话题,没了。
在这两年的写作里,「内在激励」带给我的满足感,远远高于别人给我的「外在激励」。别人给我鼓励,我很开心;如果不给,我也不太在意。因为我知道,外在激励,是做给别人看的,容易受到别人的操控,一旦没有反馈,就会带来崩溃,长期主义也就宣告失败了。只有内在激励,才能把掌控权抓在自己手里,长期主义的果,才有可能达成。
你看,长期主义和内在激励是连在一起的,「内在激励」是因,「长期主义」是果。时间长了,看着大量的积累不想放弃就成了「因」,持续不断地激励着自己就成了「果」。内在激励和长期主义,就这样成为了「互为因果」。而所有一切的起点,就是内在激励带给自己的「甜头」,令自己「上瘾」。
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信奉长期主义,你不妨仔细观察,看看对方在什么事上,处于内在激励的状态之中。如果没有,那就可以确定这个人是在说谎,在这件事上「不靠谱」,将会是很多人贴在他身上的印象标签。
在现实生活中,假借长期主义的名号,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在公司价值观的宣传墙上,长期主义是高频出现的词语。可一旦深入到日常的工作中,「短期利益」才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侵害消费者与合作方的相关权益,类似的事情一件都没少做。
时间长了,「长期主义」这个词就带有了一丝贬义的色彩,比如很多人都特别认可这样一个观点:还没等到长期呢,就已经死了。
与其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长期主义上,还不如放在内在激励上,从当下能做的每一件小事开始,日拱一卒。走着走着回头一看,你就会发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真的,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上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