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过山车项目分三次课。总体是按照工程技术的步骤展开的,学生当工程师,需要他们帮我设计并制作一个过山车模型。
先将生活体验与活动结合起来:观察生活中的过山车,用本单元科学词汇总结过山车的特征。顺便复习了相关内容。
明确问题(给定要求)-——这个环节孩子们没什么太大疑问。
制定方案——孩子们绝大多数都可以想到要画个图纸,部分同学画的有可操作性,个别同学画的像迷宫,说明不是在理解问题要求的基础上画的。该环节只简单介绍了俯视图,没有严格要求孩子们画三视图,俯视图的绘画也比较随意,没有严格按照尺寸绘制。
实施方案——利用一次课,分小组合作完成。在整个三年级班级制作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孩子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不懂会问,还会去参观其他小组制作的过山车。
刚开始制作时,孩子们不太会把两根塑料管变成曲线轨道,力气大,很多轨道支架被掰断了。给他们示范了更方便的方法后基本上都可以独立完成。
个别组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一样,有的无从下手,有的可以很快完成。
第一次课实践下来,每班只有一两个组可以完成搭建和调试。
测试与改善——再利用一次课对过山车再调整。完成上节课没有完成的任务。查找不能走全程或脱轨的原因。怎样才能让小球滚动的更快,并进行再改造。
我存在的问题:1.没有给孩子们分发计时器测试小球滚动的时间。2.没有让孩子们进行小组汇报,谈收获。3.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源进行课后实践,比如怎样利用纸壳等材料制作过山车。
后期计划:单元总结时将收集到的素材整理一下,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反思总结。并表扬那些爱思考爱合作和有想法的孩子。提供更多资源,方便那些感兴趣的孩子们继续实践,制作自己的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