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心理治疗日志仅为个人经历,个人视角,难免有偏颇,在此记录,一是为了记录自己,二是也许也能给在抑郁中挣扎的人一个例子参考)
2025年6月10日—10:30-11:00 / 就诊医院: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心理门诊 / 费用方式:医保卡
第三次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怎么样?”
我:“最近我先生提起送宝宝去托育园的事情,他希望可以尽快送宝宝去托育园,他觉得这样彼此都可以轻松很多,我也可以恢复工作,他需要我去支持他。而我的想法是等宝宝两岁后再考虑,我希望小朋友有自理和简单沟通能力,这样我会比较放心。”(做妈妈就是一直忧心,总怕自己想的做的不够全面)
心理咨询师笑着:“小朋友现在多大了?”
我:“1岁7个月了。”
心理咨询师:“那不是就只差一年了,你再坚持一年就可以解放了。”
我感到不适,但也应了一声:“对……其实我是想陪小朋友久一点,因为我小时候父母忙着工作,很少陪伴我,但我又希望能有一点个人时间和空间,我是非常需要个人空间的人,我只有自己呆着的时候才能放松休息,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像个24小时妈妈,完全没法休息。“
零零散散的谈话,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有种谈不到核心问题的感觉。
(个人感受:也许我感到不适是因为被轻视和不被理解,放下工作在家带小朋友,是一件很辛苦很辛苦的事,可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关注,好像女性天生就是个妈妈。照顾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于我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我每天都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孤单无助疲惫,我不知道该如何求救,也没有力气改变,我一直处在自我攻击的状态,为什么我没能做个完美的妈妈并且兼顾自己的生活……)
2025年6月16日—16:35-17:05 / 就诊医院: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心理门诊 / 费用方式:医保卡
第四次心理咨询。
我:“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一般下午是小朋友午睡时间,今天是我第一次在他睡觉的时候离开他的身边,我感到非常焦虑,害怕他醒来看不到我会伤心哭泣。所以打车来的路上我不停发信息给我先生确认宝宝的情况,他没有回信息,我又打了微信视频,他也没接,换成打电话,来来回回换联系方式……直到医院门口时,我先生终于回了微信视频给我,说他被手机震动吵醒了,原来他只是睡着了,视频里小朋友情绪很稳定,我感到安心的同时,又有白担心一场的情绪落差,巨大焦虑的结果竟然是他睡着了,唉……为什么我会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听起来你很不信任他,他像是个不靠谱的人?”
我想了一会儿:“其实我以前挺信任他的,我们2017年从同事变为合伙人创业至今,我们曾经一起很努力熬过新创立公司的生存期,也因为很多分歧争吵过,但争吵完各自平复情绪后还会和平协商公司发展方向,互相配合,现在公司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在我生小朋友的前两年,公司实现了正向收益,每年能有一笔分红,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可在我生了小朋友无法工作的近两年,公司好像又倒退回了生存期。我已经一年半没看到公司的现金流表,每次催我先生填表,他都迟迟无法给出回应,他总是很忙碌,忙得有点疲于奔命,我曾经和他沟通过让他尽量根据自己时间做个大致规划,如此就不容易出现哪个客户催稿就去处理这个客户的事情,这样很手忙脚乱也容易出错,客户的体验也不好,可他好像很难做到,他的理由是忙得没有时间去规划,我感到很无奈。”
心理咨询师:“你们的关系曾经有过很契合的阶段呢?”
我红了眼睛,哽咽道:“是呀,可为什么呢?为什么现在我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心理咨询师:“你们现在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我:“我们很少沟通,一开口就是互相责备,每次谈话都是以吵架结束,为了不在小朋友面前吵架,我们开始互相忽视对方,这样可以减少彼此情绪影响,我觉得自己变成了最糟糕的样子,他也是。”
心理咨询师:“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我们可能要下次再谈了,因为时间的关系。“
我:“好的,谢谢。“
(个人感受: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平复情绪。)
感谢你的看见!
于我而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