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土桥镇光明学校 焦艳丰
一、主要变化
一.价值的新内涵
1.是核心素养导向课程理念的直接体现.
2.有利于实现课程统整的跨学科实践
3.有助于探索数学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
二.课时的新要求
每学期应保证至少一次“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6-8课时是保底,不是上限.
三.内容的新类型
以前的“综合实践”是通过活动获得经验。
现在是延续”应用数学内知识,理解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科内延伸,向学科外扩展。
内部:“常见的量方向与位置、负数”新知识纳入。
外部:消弥“综合与实践”与前三个领域的边界。
为什么增加数学知识学习的内容?
这些知识在学习主题归属上,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知识结构上与之前后密切关联的知识较少,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储备。这些知识的学习,应在具体的体验、操作、探究活动中学习,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的同时,注重将数学的现实背景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标准(2022)》中“综合与实践”内容包含了三个类型:
——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内容.
——重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应用
——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应用.
这三类活动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同一个主题活动的具体任务设计中可以叠加上述类型。
以“主题活动,项目学习”呈现内容
“融入数学知识学习”内容包含了所有需要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学习的数学知识,但并未将各个知识点罗列为单独的主题,而是整合了相近知识点的学习在一个主题活动中。
四、呈现的新形式
第一学段:特别设计体现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数学游戏分享”。
第三学段:两个主题内容直接命名为“项目学习”——“营养午餐”和“水是生命之源”。
关注学生合作、探究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每一个主题活动/项目学习均说明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每一个学段有一个整体教学提示,结合具体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教学学建议的说明。
列举17+1个示例,供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参考。
1、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是内容呈现的载体,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分别对应主题活动、项目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
主题活动:围绕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知识以主题的形式展开。
项目学习:针对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的真实情境,以完成特定目的形式展开.
2.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分析与教学案例
主要指向:数学知识学习
打破传统学习方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探究实践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达到学业要求。
第一学段:主题活动2 欢乐购物街.
内容要求:认识人民币,能简单换算,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学业要求:积极投入到模拟活动购物,会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第二学段:主题活动/年月日的秘密
土圭之法的故事
主题活动2.曹冲称象
蒜苗探秘.
启动、自主探究 以探促学.研究报告
主要指向:数学知识,方法应用
第一学段:主题活动5身体上的尺子
第三学段:主题活动2.校园平面图.
主题活动:你能多少根头发?
1:将头发分成苦干份,用一份根数,再乘份数,估算总数。
2:利用面积计算头发根数。
主要指向: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应用
第一学段:主题活动6·数学连环画
体育中的数学
第三学段:项目学习2 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要求:调查了解生活中人们使用淡水的习惯及用量,结合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制定节水方案,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业要求:能合作设计生活中用水情况的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在调查中进一步优化方案,会查找相关资源筛选信息,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应用意识。制定节水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3.“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设计
准确把握变化,合理设计与实施.
加强问题性和开放性,重视实践性和过程性,兼顾学科性和综合性。
学习心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该领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以往,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综合与实践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为具体。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教学方法和技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变化,要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将“综合与实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通过对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变化及教学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