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112》
今天是己亥年己巳月辛酉日,四月二十,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
船山说,若要正确理解"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首先要反对把"天地位,万物育"仅仅停留在讨论其原理和效果层面的做法,要扩展到事功和辩证运动过程的环节的研讨中,只有这样一反一扩,方能学得其髓。
为什么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其原理层面呢?因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太简单太直接,以至于毫无生气可言,并将把我们引向更加浅薄的前提,如同把学问根基于流沙之上,结果,不仅所读之书没有收获,并且将有害于吸取真正的知识和品德的修养。这是思维惰性。
船山说,天地所以立之理,就是中;万物所以育之理,则是和。如果仅仅停留在原理层面,只不过是说"致中就会实现中,致和就会实现和",这没有任何思维的加工和运动,难道不是累赘至极的一件事吗?不能这样学,也不能这样读书,更不能这样思维。读书学习原本为了求知增才培育心性,岂能舍此根本而满足于知而已呢!
《四书》(大学、论、孟、中庸)读到《中庸》的人,岂能停留在蒙学阶段而裹足不前呢,攀登啊!
要下沉到事功层面。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