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这一章节,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籍的酷爱,是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我的课堂上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做一道数学应用题,题目很长,但是题非常简单,我以为他们应该都会做,结果好多同学都迟迟没有下笔,这时候一位同学忍不住了,举手问我,说“老师这道题我读不懂。”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学生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甚至连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我认为读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以及灵活性。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的影响。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上好语文课,更是为了上好所有科目的课,甚至为了正常的生活,沟通,交流,社交。
如果我们教师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在潜意识里甚至肌肉记忆上热爱读书,下意识的想要读书,那么这一信息将会传达给学生。如果教师是一个热爱思考,热爱读书,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像教师一样愿意思考,愿意动脑。相反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说的一样,“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停滞,贫乏,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的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所以,读书吧。
边读书,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