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痛苦,也能出发——ACT中的价值与承诺行动

在前两篇中,我们聊了“流沙隐喻”帮助我们看见挣扎的代价,接着用“解离”、“当下觉察”和“我是棋盘”练习学会退后一步,不再被想法和情绪绑架。接下来,很自然会有个问题:那我该往哪儿走?我该怎么做?今天我们来聊聊ACT模型中的最后两个关键过程:

- 价值澄清(Values Clarification)

- 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

它们会把我们从混乱中,重新带回生活的主轴。

不再只是“减痛”,而是“去重要的地方”

很多疗法把“减少症状”作为目标,而ACT提醒我们“痛苦不是你人生的障碍,而是你想活出有意义生活时,必须面对的代价。”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痛苦,是因为某些事情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你在意亲密关系,所以家庭关系里的冲突让你特别难受;

你重视表现,所以失败时格外焦虑;

你渴望自由,所以被限制时异常沮丧。

换句话说,痛点,常常指向你在乎的方向。用稍微俗套一点的说法,就是你的价值观。

价值观 ≠ 目标,它是“愿意不断前行的方向”

关于价值观,很多人可能都说的有些滥大街了,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它为什么需要一提再提。我们常说的价值观,不是外界对成功、上进、正能量的定义,而是你内心真正在乎的生活姿态。

比如,你可能希望成为一个真诚、可靠的朋友;或者想用文字表达真实的自己;或者陪伴家人,成为一个温暖的存在对于你来说很重要。这些不是可以完成的KPI,而是持续存在的方向。它也是你不断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一个过程。“我到底想活成什么样?”

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下面是一个常见小练习,你不妨一试:

小练习:参加自己葬礼的想象

目的:澄清你真正看重的生命方向

时间:5分钟安静独处

闭上眼睛,想象在自己的葬礼上。亲人、朋友、同事站在台上,要讲述你的一生。想一想:

他们会怎么形容我?

我希望他们记住我什么?

我希望我这一生走在怎样的方向上?

写下你想听到的词语,从中你或许就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指南针”。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价值观不需要“更好”,而需要是“更真”。它不是你“该”成为什么人,而是你“想要”自己成为什么人。我们常常被社会标准、家庭期望,甚至内化的“焦虑声音”牵着走。“我要变得更厉害”、 “我必须成为某种样子。”这类目标虽然表面积极,但它们很多源于害怕失败、担心比较,而不是真正出于“想要”。写下你的价值观时,问自己:“这是我真心想走的路,还是我以为我应该走的路?”

承诺行动:再小的一步,也比原地痛苦有力量

明确了什么对自己重要,方向有了,我们还需要迈开步子。这就是ACT的最后一个步——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这不是立flag、下狠决心,而是哪怕每天迈出一小步,只要是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都算数。

如果你重视亲密关系,今天也许可以发一条问候消息,联系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如果你在意健康,那就为自己多喝一杯水,或者散个步;如果你珍视成长,那就读一页书、写一段文字,哪怕只有几分钟。这些行动也许不会立刻让你情绪变好,但它们会在心里种下一种“我在往重要方向靠近”的感觉。它们就是你在接纳情绪、解离念头之后,好好使用那挣回的空间,你正用它们来回应你真正在乎的生活。而反过来,只要你朝这个方向动起来,哪怕只有一点点,你通常也会发现,你的状态,真的会慢慢好起来一点点。记住,你不需要等到不焦虑、不痛苦,才能前行。

另外,我还想提醒一下,你要“准备失败,欢迎摇摆”。你很可能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不时被旧的念头拉回来;莫名其妙又忘了初衷或失去动力。没关系,这些再正常不过了,这不是失败,而是一个重新练习“接纳”和“再前进一步”的机会。这条路不是直线,而是“愿意回来、愿意继续、愿意调整”的一个过程。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几篇,把介绍过的步骤统一进下面这个ACT六角模型。

接纳(Acceptance)和不舒服的情绪共处,不再挣扎(第1篇)

解离(Defusion)让想法从“命令”变成“声音”(第2篇)

当下觉察(Present)回到此刻,把注意力从“自动驾驶”切回手动(第2篇)

观察者自我(Self as Context)我是棋盘,不是棋子,不被情绪念头定义(第2篇)

价值澄清(Values)发现你真正在乎什么(第3篇)

承诺行动(Action)每天迈出一小步,往那个方向靠近(第3篇)

这不是一个要严格按顺序走完的流程表,你可以把它们看作六个可以反复使用的心理肌肉。你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比如:

情绪来了?先试着“接纳”,不再挣扎。

想法又在批评你?“解离”一下:我脑中出现一个声音,而不是事实。。

被焦虑淹没了?回来一下“当下”;提醒自己:“我依然是那个在觉察这一切的人。”

感到迷茫?回头看看,“我在乎的是什么?”

找不到动力?问一句:“我今天哪怕做一点点对自己重要的事,能做什么?”

其实,这些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活法,如果概括成一句诗意的话,那就是:在痛苦里也能呼吸,在混乱中找到脚步,在混沌中靠近真实的方向。

参考书目:

《Get Out of Your Mind and Into Your Life: The New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作者:Steven C. Hayes

《The Happiness Trap》中文:《幸福的陷阱》 作者:Russ Harri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