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喜欢抽烟、喝酒。如果你问他原因,他的回答可能是压力太大,总得有个发泄的渠道。
如果一个人时常压力过载,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解压的方式,进行一些能即刻获得快乐、释放压力的事情。
然而,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一些不良的习惯,从长远来看,不良的习惯反过来又加重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比如,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戒不了吞云吐雾带来的快感,久而久之,抽烟就像吃饭喝水一般,成了每日都离不开的寻常事。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是不健康的行为,但在压力的催生下,潜移默化中沾染了不良习惯。
为什么压力会带来恶习
如果你独自一人走在沙漠里,前面有两条路供选择:一条是马上就能喝到一瓶水;另一条是需要再坚持走两天,到达一片绿洲,那里有源源不断的水。
你会怎么选呢?如果你刚进入沙漠,可能愿意选第二条路,但如果你已经渴了几天了,估计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条路,这是人在重压下的本能反应。
当压力小的时候,我们会很放松地等待奖励的到来,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这是延迟满足。
但是,当我们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时,就不会再考虑长远的事情,而是优先关注眼前的利益,这就是即时满足。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读书、学习和运动。虽然,我们都知道做这些延迟满足的事情,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富足。
但是,大部分人都处在压力漩涡中,“996”“007”都是常态,下班后都累得不想动了。如此一来,比起延迟满足,大家更倾向于即时满足。因此,短视频、手机游戏才会让人上瘾,占据大部分人的业余时间。
这些都是本能决定的,当人遵从这种本能,习惯用恶习来减压时,在当下的确会感到放松。但是,从长远来看,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吸烟的时候,尼古丁的刺激会使多巴胺不正常地增加,让人脑错误地认为吸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会让人快乐的事情。但是尼古丁在人体中的代谢非常快,吸完烟不久,身体就会经历一个多巴胺骤降的过程,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突然从云端掉下来的落差感,于是又想继续吸烟,从而增加了吸烟的频率。
喜欢喝酒的人也是如此,喝酒的时候很开心,获得了短暂的快乐,但宿醉却会让人难受一整天。但是,很多人还是想借酒精麻醉自己,追求“一醉解千愁”的感觉。
如何戒掉恶习
第一,尤利西斯契约法。
尤利西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特洛伊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准备凯旋时,他听说在归途中会经过一个岛屿,那里住着美丽的海妖,名叫塞壬,拥有着曼妙动听的歌声,但非常邪恶。
虽然,尤利西斯知道海妖的歌声令人着魔,让人无法自控地将船撞向暗礁,但依然想听到她天籁般的歌声。
于是,尤利西斯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命令船员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又让船员们用蜂蜡把耳朵封住,和他们约定:当船队行驶到塞壬的岛屿时,无论塞壬的歌声让自己如何疯狂,任由他如何请求和命令,船员们都不要理会,只管埋头划船。
随后,一群人就向岛屿驶去。当尤利西斯听到塞壬的歌声后,果然疯狂地挣扎,想要挣脱捆绑,投入大海。幸亏船员们用蜂蜡屏蔽了歌声,坚定地按照航向继续向前,最后安全离开了那片海域。
因此,想要减轻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压力,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借助外力获取帮助,而不是靠自己的毅力强撑。
比如,有酗酒习惯的人,在家没事就会喝上几杯,就可以提前做准备,把家里的酒全部送人,人为制造取酒的难度,这样等犯酒瘾的时候,发现家里没酒,就更容易戒酒。
在工作中想要戒掉对手机的依赖,就可以找一位关系要好的同事,彼此交换手机,约定在下班的时候才可以换回手机。如果中途有对外打电话的需要,暂时拿回手机,结束后再换回去,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做法都像尤利西斯让船员把自己绑在桅杆上那样,是自己和自己签订契约,然后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改正不良习惯。
第二,改变认知。
我们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减轻承受的压力。但是,想要真正戒掉恶习,发挥主观能动力是关键,因此,改变原有的认知必不可少。
以戒烟为例,有的人坚持了一个月没有抽,觉得自己辛苦了,若是这个时候“奖励”自己来一根,那就前功尽弃了。
这说明不停地消耗自己的精神和毅力是很痛苦的,让原本认为抽烟非常美好的戒烟者产生了强烈的牺牲感,戒烟不再是改正不良习惯,反而成了一种牺牲。这么一来,戒烟的出发点就错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调整思维方式,改变自己对不良习惯的认知。
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之所以要去改变某些习惯,是因为它带来了不好的结果,只有改变了这些不好的习惯,才能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因此,我们不能为此感到委屈,而要因为自己变得更好而高兴。
对戒烟者而言,不是“我今天没抽,太辛苦了,失去了快乐,得补偿自己”,而是“我今天没抽烟,血压和心率变得更稳定了,呼吸也更顺畅了,家人和朋友也不用吸二手烟了,我真厉害。”
此外,每天强化一遍“戒烟是正确的”这个念头,也有助于改变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