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明(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孔孟朱语:
据传本词创作时间,或是大观二年屏居乡里至建炎元年南渡以前之作。
小楼寒:【孔孟朱】读古代诗词的经验,凡出现“楼”必有思念之情。“寒”说明一般不会是春、夏,而且还可能是夜晚,对应后面的“夜长帘幕低垂”和“渐秋阑”。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这段很耐人寻味。“恨萧萧、无情风雨”,貌似都应该用来形容“恨”、“风雨”的剧烈程度之深,但后面却用了“夜来揉损琼肌”的“揉损”二字。且不说“琼肌”吹弹可破,“揉损”也是程度非常轻微。本词通常都说跟当时的朝堂政治有关,因此【孔孟朱】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在乎,朝廷上的事再大,我们自己家照样过我们自己个的日子,不受影响。(可以参考《宰相刘罗锅》里和珅的一段经典台词,“实话告诉你们吧,他刘罗锅子拿走的,那只是九牛一毛,他拿走你们一件和我还你们十件”)(不过这种底气应该不大可能)另一种就是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不敢大声抱怨。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这里的“贵妃醉脸”和“孙寿愁眉”应该都是用来形容女子容貌艳丽、华贵。而“也不似”,和谁比呢?应该就是词人所咏的白菊。(有可能是词人的自喻,或者是词人一家的自喻)杨贵妃、孙寿不仅人美,同时也权势滔天,而白菊不仅相貌不如对方,权势也不如对方。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这里有很明显的讽喻意味。(李清照,十分大胆)有可能是嘲笑前面的杨太真、孙寿表面光鲜,其实和韩寿靠私通贾充女儿上位(对应杨玉环曾经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徐昭佩画半面妆嘲讽皇帝一样(对应孙寿也是一个极强势的人,甚至让自己的丈夫惧怕)。
莫将比拟未新奇:没有把它比拟成不新奇的东西,即这比喻很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形成对比,还是屈原、陶潜这样的人跟白菊才相配。同时也是希望当权者是屈原、陶潜这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能选贤任能。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秋”和“雪”,前者指季节,后者应该是指白菊的颜色。“向人无限依依”,【孔孟朱】觉得也是想表达一种顺从感。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孔孟朱】认为这里应是政治隐喻。“汉皋解佩”,曾经受到君主的宠爱,但现在没有了。“纨扇题诗”,同样是之前备受宠爱,如今却被嫌弃了,遭到冷遇。体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明(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明(朗)月清风”对“浓烟暗雨”,前者应该是天气不错,后者则是一片漆黑、视线不明,用在此处令人费解。【孔孟朱】认为这里可能是时间的变化,先是“明(朗)月清风”,后是“浓烟暗雨”,用来比喻朝堂政治,先是风气清正,后是乌烟瘴气。“天教憔悴度芳姿”,天让白菊的芳姿在憔悴中度过。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即使爱惜,不知道从此时起,能留到什么时候。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只要人心好,何须再回忆,被放逐的屈原和辞官种地的陶潜。(面对如今的朝廷,我们不要把自己想象成屈原和陶潜,也不要做那样的人,人心不古,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