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少年时代的文学···倾诉和宣泄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跟自己一样又不一样、想标榜自己的个性又想找到共鸣的文字。··· 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那么个性鲜明,而很多人又没有那么大的不同;每个人的个性都可以理解,而很多的不同又可以沟通。
少年时代缺少这部分的文学追求的自己这几年好像就在弥补,以前总觉得某部小说里的某些人个性十足且独一无二,唯有多读几本不同的小说,才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正是这奇奇怪怪才丰富多彩。每每读到某人以某一个人为偶像而不断自我成长,就会心生羡慕,不找到一个可以做唯一偶像的自己,不安。也试着以某一个人为偶像或者追求,并且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变。可就这么轻易不喜欢一位作家,一位演员,也会因为某个契机爱死了曾经很是无感的明星。
听夏鹏老师说“让哲学在你那里发生”,是构建自己的观念之网,粗浅的理解了自己的善变。在形成自我的过程中,不断从别人那里吸取优秀的养分,而又不必苛责这个人不能够提供一切。太阳让人温暖,也会让人中暑,雨水淋湿了衣服,抑郁了心情,可却带来人存活最重要的水。既然自然界都是如此两面,何必苛求他人完美。转念一想,既然每个人都是缺陷,又何必强求自己事事完善?本就不完美的自己,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可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寻找自我,不断的自我突破。亚里士多德说人内心有inertia和inner urge,我们既想好也懒惰,而自我能够实现不断从matter到form,就是尽可能在自己的inner urge带领下,克服自己的inertia。早间有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在自己学习,做完家务后都不能够改善,走路上班选择回复作业,此时自己的心情也还是平静。然后我选择了一项10分钟的拉升,出了一身汗,而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驱走。晚间姐姐又和我说到令她生气的姐夫,而我在本想偷懒不锻炼的契机下,一边听她抱怨,一边锻炼,30分钟后,姐姐倾诉了心理垃圾,我清理了身体的阻塞。我把这个视为一种“所为”。
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理论,原始人都是充分运动,疏散内心的郁闷,现代人长期不运动,就会有很多堵塞在心里。少量的运动也并不能够带来魔鬼身材,可每一次的运动都是神经的拉升,不自觉就让心情更好了。保持运动。
今晚的课程我是有些满意的。当然我是从下午Vicky的过课中找到灵感,自己最近上一级班的课,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注意力,趣味性也没有考虑高年级学生需要知识的整合。在看别人上课时就会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总是一种成长。晚上上课,who's that加了动作,人物呈现有了重复,不说很多废话,带学生持续学习,而又提供了涂色这一个课上5分钟的缓和时间,自然让学生舒服一些。动静结合,而我自己也更加自信一些。感恩自己一直还在努力,就能够一直调整,不完美的自己,但又诚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