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勇气读书会后,利用了二十一天读书打卡的时间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读完,刚读完后的感觉是收获了几个短短的链子,只有把这些短链子恰当的链接在一起,才是一条完美的项链,所以,我打算暂时不再开启新一本书的征程,而是再重温一下整本书的脉络,将他们串在一起,加深自己的印象,并按照作者提供的方法,来改掉之前的坏习惯,养成高效能人士该有的习惯。
说到习惯,作者柯维认为,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指的是做什么、为何做,“技巧”指的是如何做,“意愿”是指想要做。有些人知道做什么,知道如何做,却不想做;也有些人知道为何做,也想要做,但却不知道怎么做,所以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地球具有万有引力,作者认为习惯也一样具有极大的引力,如果人有做事拖沓,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者自私自利这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那么没有强大的毅力是没办法改掉这些坏习惯的,而一旦已经挣脱出引力的束缚,就会创造出高效能生活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那什么是高效能呢?
说到高效能,就来看看什么是效能,作者觉得效能包括两个要素:产出和产能。产出越多,效能就越高,但是不能忽略另外一个条件:产能。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理解起来有点生硬,用一个例子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一个大鹅可以下金蛋,农夫想要大鹅下很多的金蛋,这样自己就能富有了,想要富有是效能,鹅下的金蛋是产出,想要高效能只需要让大鹅多下金蛋就可以达到了,但是要怎么做到呢?提高产能就可以高产出了,那么只要把大鹅喂好照顾好就可以了。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不晓得高效能和产出、产能的关系,导致总是欲速而不达。例如,就我们的教师工作来举例,校长想要让每个老师所带的班级考出好成绩(产出),这样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就提高了(效能),但是却忽略了对教师的培养(产能),教师的能力不提高,又怎么会教好学生,又怎么会有好成绩,又怎么会有高效能?生活中也有许多个体有此种情况,例如某个人为了能让自己手头的工作尽快出成效而整天加班到半夜,结果筋疲力尽,甚至身体健康受损,只顾着产出而忽略了产能。若是想要高效能,必须要休息好,精力充沛的迎接第二天的工作与挑战。
一个人有了高效能,只能说明他是独立的的个体,人类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以及互赖期。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而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所以要想获得实现最大效能必须与亲人、朋友和同事形成互赖的关系,一个能做到互赖的人,既能与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潜力。所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习惯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习惯四、五、六所讲授的是团结、合作与沟通,这样你就可以从独立期逐步进入互赖期了。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上实现平衡而又规律的更新。
写到这,就几乎把这本书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的主要内容以一条线的方式串在了一起,只有这样,才感觉到理解的透彻、掌握的踏实,以后的每章也争取做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