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一定排得上今年的年度词。
无论是网上还是身边,仿佛什么事都能和“内卷”挂钩,生意不好做了,工作不好找了,考研人数又突破了。
其实各行各业一直都在“内卷”,以前可能叫别的名字,比如红海、比如竞争激烈……
我一直和制药行业里的人打交道,这个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算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不过随着近年来“集采”政策的落地,业内也是卷声四起。最近几次小聚,唐古拉粉体机械的李工忧心忡忡的问我对目前形式的看法,因为他们的气流筛分仪主要就是药企在使用。不知道“集采”之后,药企对于中高端产品是什么态度?
我了解的情况看,“集采”对于药企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许多药品和医疗器械直接降价70%以上,这对于药企的利润影响是很大的。
降低成本几乎成为了药企的一致选择,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短期内,肯定会影响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利润,但长期来看,“集采”机制倒逼药企研发新药,对于国内药企技术实力的提高,也是必然的。可以想见,未来药企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就必然要在创新药上做文章。那些不愿创新的药企,自然就被淘汰了。这也是“内卷”的积极意义所在吧,淘汰落后的,鼓励先进的。
由此推广到全行业,这道理是不是一样的呢?
我深以为然,我们好像每一年都在抱怨生意更难做了?
生意更难做本就是自然客观规律。
一门新生意出来的时候,竞争者少,自然好做。后来懂的人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竞争,自然就不好做了。不管在哪个时代,优胜劣汰永不过时。机遇属于那些永远学习的人,属于那些与时俱进的人。“躺平”不可耻,只是太轻易的把世界让给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