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原计划听袁老师的课,因为一年级研学,就一起商量,沈老师准备上,后因同年级向老师要上一节联盟体展示课,想借507班上课,让我们一起观课。我这边肯定没问题,向老师从我们工作室成立以来,只要有时间就和我们一起研修,加入了我们的群,有时候没有来,还主动说明情况,非常好学,也感受到了她对我们的信任,我个人非常愿意帮她,工作室小伙伴没有特别情况的,也都来了。
向老师的个人素质非常强,表现在教学语言丰富,教学状态饱满、板书舒展有体,与学生沟通自如,是一位经验丰富,对教学怀有激情的老师。
和我一样,是老师,也是妈妈,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从晚上10点半开始的,向老师临时决定上课,只有晚上那个时间才能开始静下来备课,第二天第一节课就要进课堂了。
我在她的课堂上观察了一个优秀的女孩子,她全程都在认真听课,积极举手,甚至连老师口头的语言都作为笔记记在书上。整个40分钟,她一直是以饱满的状态去参与学习,大概有4次左右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
在观察她的过程中,也通过她去看教师的教学。有一次课堂四人小组讨论,任务是用学习秋天文段的方法去学习其他三个季节。在活动中,学生只是找了关键词,后面就没有进行交流,剩下的时间都认真背起了书。但是背书并不是老师的要求。这说明,学生对于如何学习,还是不清楚,需要教师提供明确的要求,给可用的支架。
这个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举手回答,还有几次与老师针对文本的感悟进行一问一答。有些回答跟老师的想法有出入,就是get不到老师的点。其实孩子已经很棒啦,为什么跟老师引导有出入,我觉得还是与老师的提问,是否明确具体有关的。这就需要研究课后习题,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舍弃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并采用孩子可以明白的形式去发问。
课后研讨环节,三位在场的小伙伴都提出了自己对于课堂以及关键学生观察的思考,也与向老师互动。最后基本形成共识:首先是一节课的课时分布需要明确,二是教师的问题需要指向清晰。
向老师自身素质比较好,如果再有充分的时间备课,把教材利用好,多媒体手段用起来,课堂会呈现得很精彩的。很期待她能代表学校在教联体呈现风采,以后有机会能去更大的舞台。
议课后,又分享读书心得。汪老师基于阅读去解决目前的困境,并养成每天记录打卡的习惯;曾老师阅读了我推荐的书,有了自己非常深刻的体会;沈老师从阅读中,改善着自己对于学生的教育……阅读确实是一项最值得投入时间的活动,我自己该投入得不够,还要提醒自己,多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