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立足当下 成长有痕——读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之<基于教学实践的观课议课变革>
230807任书苗 新网师第95次打卡,今日打卡字数1135字
聆听大师智慧,助力教育梦想。今天啃读的是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基于教学实践的观课议课变革,现摘录核心观点如下:
一、走向理解性观察
走向理解性的观察不仅要理解授课教师的处境和经历、意愿和追求,而且要理解教学行为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理解教育的其他可能性和改变性。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和选择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教学,才能推动教学改革。
二、走向支持性观察
走向支持性的观察就是把自己的标准搁置起来,和授课教师提前沟通,看这一节课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然后带着授课教师的问题来观察老师课堂行为,和授课教师一起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走向发展性观察
走向发展性观察就是观课老师要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未来理想课堂的建设者,通过对课堂现象的观察与理解来建设自己的课堂。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观课议课,和授课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四、走向自助式观察
走向自助式观察就是设身处地的将自己融入课堂,试想现在观察的这一节课,自己下一节课马上就要上,在观课的同时思考,如果我上这一个知识点,我该怎样上,怎样设计更有效。抱着这样的态度来观课,对观课者来说,课堂上就会观察的更详细,思考的更深入,然后将自己所思所想和授课教师进行平等交流,授课教师就会更容易接纳,达到双赢的目的。
【我的思考】
一、实践思考 知行合一
所有参与课堂者都需要不断调整着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姿态,一边改善着与一线教师交流的行为,一边调整自己在观课议课中角色的不断转换,换位思考。课堂观察,需要观课议课者边思考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知行合一。
二、尊重理解 挖掘潜能
观课议课者,要不断的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姿态,争取更多的去了解实际情况,理解尊重做课教师,在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的种种关系过程中,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潜在的教学可能,真正通过观课议课带来专业的成长。
三、静水深流,久久为功
观课议课致力提升教师幸福生活的能力,引导教师研究和创造,在研究和创造中审美。所以,在观课议课中要学会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带着一颗包容心,从而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虽然成长可能是缓慢的,虽不能实现″课前有期望,课中有创造,课后能审美",但可以每天期望看到新的风景而着走进教室;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心应手并富有创造性地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从而去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后,要对课堂教学回望和审视,对教学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审视。不浮躁,不追风,静水深流,久久为功。
四、立足当下 成长有痕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教育生活中,固然有各种羁绊,但无一例外,那些优秀的老师都选择了“向内看”。多读书,多留心,目光不拘于眼前一隅,不被琐碎的工作绑架一生。站上高处,把事看远,许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立足当下,每天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实践,去探讨,越是艰难,越能体现专业阅读与实践的价值。
教育情怀的美好,需要专业实践去支撑,加油!